无人问津的夏秋茶,缘何成了“香饽饽”?
德红村茶农在机采大宗茶。目前,茶产业已成为德红村的支柱产业。
■王超明 冯志强 本报记者 朱虹
摄影报道
往年清明过后,在盛产特早茶的纳溪区,一个个茶叶公司闭门谢客,茶农们将春茶采摘完毕后便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然而,今年入秋以来,在纳溪区茶叶主产区护国镇的茶园里,茶农们仍忙着机采大宗茶。各个茶叶公司里,大宗茶制作机器马达轰鸣,茶叶的清香味充满了整个车间。
“以前,清明过后就没人收购茶叶了。自从茶叶公司引进大宗茶生产线后,村民栽种和管护茶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亩可机采夏秋茶2000斤左右,仅夏秋茶一项,茶农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第一书记杨洪富说。
德红村地处岩区,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困难,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113户、436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德红村通过“领导带头谋策、党员带头创业、能人带动致富”的引领效应,动员发动全村群众积极开辟荒山、流转土地,发展“纳溪特早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同时,引进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建茶叶加工厂,成立茶叶专合社,引导全村113户贫困户加入专合社。
2016年,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引进大宗茶生产线,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调动农户全年管护茶园的积极性,让以前无人问津的夏秋茶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如今的德红村,村民种植峨眉问春、中黄2号、黄金芽等名优特质茶1.05万亩,有可采摘茶园6600余亩。2017年,德红村顺利完成整村脱贫,11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同时,茶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种植务工2000人次,形成了集茶苗繁育、茶叶种植、名优茶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模式,茶产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德红村脱贫户张灯泉土地流转给茶叶公司,闲时在茶叶公司打工。“以前,砍竹片和养猪,一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一年收入3万多元,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茶叶富了村民,也助推企业一步步走向辉煌。”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说,在刚结束不久的2018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上,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从1000多家参展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殊荣。
谈及德红村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规划,杨洪富表示,将结合本村萤火虫沟、金花茶等特有资源,走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协调发展之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德红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茶“明星村”。
大宗茶生产助力护国镇脱贫户增收致富只是纳溪区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纳溪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纳溪茶叶“特早”和“有机”两大优势,建成茶叶标准化基地30.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8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2亿元,打造“瀚源”“凤羽”“荣龙”“早春二月”等茶叶品牌近40个。2015年11月,纳溪特早茶作为中国——欧盟首批互认的35个农产品之一参加了中国第十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新闻推荐
■江艳琳本报记者蔺艳霜摄影报道17日上午,泸州市保险行业在水井沟白塔广场,集中开展金融知识现场宣讲活动。当天,多家保险机...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