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寻求新的生长点 泸州十二中特色教育侧记

泸州日报 2018-09-20 17:50 大字

■本报记者唐维扬 廖强

邱子毅入学成绩178名,中考703分;吴俊杰入学时200多名,中考690分;杨耀中695分相比入学进步非常大……回想起今年中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泸州十二中校长余占琴仍然难掩心中的自豪之情。看到孩子们进步如此大,余占琴比学生家长还高兴,因为这是泸州十二中搬迁到新校区的第一年,也是搬迁以来交上的第一份答卷。

这份金色答卷的背后,凝聚着学校“实”文化的精髓,更有老师们凝心聚力、不懈奋斗的艰苦。余占琴认为,更体现了学校师生站在新起点,上下一心寻求新的生长点的精神。

回顾过去

办学成绩硕果累累

从2004年到2017年,泸州十二中连续14年获区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目标评估特等奖;自2008年起,学校综合评比进入了泸州市初中教育前三强;从2011年起,学校中考各项指标稳居泸州市公办初中第一名……泸州十二中是泸州市公办初中的一所标杆学校,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得到了酒城学子交口称赞。

一直以来,十二中人在“实”文化的引领下,积极发扬“敢拼善搏”的学校精神,砥砺前行,踏歌猛进。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根本,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巧借“泸州市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东风,抓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多彩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攀升,整个学校也在高歌猛进中亮点纷呈。

泸州十二中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示范基地;全国数字校园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泸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泸州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泸州市优质生源学校、泸州市最佳文明单位、泸州市无烟学校、泸州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泸州市科技示范校、泸州市环境优美示范校等殊荣;绿色德育自主品牌“感动校园人物”被教育部教育司评为“全国育人精彩瞬间”。

十二中人没有因为这些荣誉而骄傲自满,而是在潜心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稳健。

立足当下

寻找新的生长点

去年,泸州十二中整体搬迁至龙马潭区金带路,是由龙马潭区政府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学校,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设备设施、一流的办学规模。如果说老十二中留下了办学历史的厚重与辉煌,那么新校区则寄托着莘莘学子的希冀与梦想。搬迁到新校区,如何在高位上再进一步?校长余占琴给出了答案:“立足新校区,寻找新的生长点。”

陈家庆是泸州十二中的一名“新老师”,去年以人才引进方式调任到学校。他对“新”字特别有感慨:“从其他学校调到十二中,新的学校、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教师,走上一个新的平台,迎接新的挑战。”

观念不更新,老思想是不行的。和陈家庆一样,泸州十二中所有教师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相互听课、接受培训,找到新的成长方向和路径,使教育教学观念能与时俱进。

作为市教学结构改革示范校,泸州十二中从没停止过前行的步伐。依托更加优良的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善用信息平台,在打造现代化新课堂的路上大胆探索。学校建设“智慧课堂”实验班,并将“电子书包”引进课堂,不断学习适应大容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更是拓展了教育的“宽度”,加大教育的“深度”。

因材施教

奠定学生成长足迹

作为一所公立学校,招生上面临一个问题:私立学校提前招收了大部分尖子生源,公立学校按照片区划分招生,生源并不占优势。在被“掐尖”的情况下,泸州十二中如何创造出中考多项指标位列全市前列,有效实现了“低进高出”?余占琴介绍,这背后,学校对学生的“催化”作用,十分关键。

教师善于找到自己“新的生长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新的生长点”。具体而言,各科教师分析每名学生个体特点,根据他们的思想、学习方面的情况“因生制宜”、对症下药,进行个性化辅导,鼓励他们在现有成绩基础上不断努力。

就拿学生杨名钦来说,他进校时成绩并不突出,就连父母对他也没什么信心。在泸州十二中的三年里,各个学科老师面面俱到地栽培,使他成为年级的一匹“黑马”,从200名、150名、100名、50名、20名,最后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并在中考中考出数学单科成绩117分(满分120分)的好成绩,以优异成绩获得天立学校的免费名额。余占琴一直看好他:“这个娃娃最大的优点是,他一直都很上进,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不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学生的成长凝聚着每个学科教师的心血,过程异常辛苦,但是每位教师都坚持下来了,付出的汗水成就了学生“成长足迹”,这就是泸州十二中制胜的“秘密武器”。

文化浸润

秉承丰厚“实”文化

今年中考,对泸州十二中来说是一场丰收,了解十二中的人都认为这是实至名归。多年来,“实”文化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更融入到了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在这里你会被他们献身教育的态度所感染和震撼。

初三老师王莉近50岁了,今年6月她耳朵做手术,医生叮嘱一定要注意休息,以免影响恢复,否则可能失聪。但想到毕业班的学生,王莉住院期间赶回学校讲课,导致伤口撕裂流血。在多名老师劝说无果后,余占琴甚至“恶语”威胁:“如果耳朵聋了,以后你老了谁照顾你?”“我不讲课,就到教室门口看看学生。”王莉说。

因为身体原因,教师邓红仪需要到成都接受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她总是凌晨三点出发赶往成都,到了晚上半夜又匆忙赶回泸州,还把手术推到了暑假。今年,教师何平本站完了最后一班岗。临近毕业考试,同学们拍毕业照,挨着何老师的学生最多;平时食堂吃饭,挨着她坐的学生也最多……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泸州十二中每个教师身上都体现出了敬业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心一直在学生身上,他们为教育奉献的高尚精神让人感动,这就是从老校区传承的丰厚‘实\’文化!”余占琴说。

新闻推荐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泸州外国语学校高2016级14班蒲桂晴指导教师韦微“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