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主导产业 让脱贫户创收找对点

川江都市报 2018-09-06 10:20 大字

◎ 川江都市报记者 田明艳

“早上一根棒棒下山,晚上挑挑肥料回来。”这曾是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会龙村村民口中常说的一句俗语,表达的是村里人到镇上买东西的辛苦。

会龙村位于纳溪区普照山上,是纳溪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也是纳溪区最边远的行政村。出行难曾是村民们最头痛的事——如果要到镇上,村民需要走2个多小时的路,或花50元乘坐摩托车到镇上。会龙村在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47户贫困户137人。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7月,会龙村通往打古镇的13公里道路全部硬化,村民只用花10元坐车25分钟就能到镇上。同时,会龙村在2017年底硬化村内公路11.2公里,实现“社社通”。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脱贫工作打下了基础,精选主导产业则成为脱贫工作的关键。

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在脱贫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益?在这一点上,纳溪区各个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让贫困户脱贫找对点。

打古镇会龙村把目光瞄准了在当地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材种植上。据当地的老中医介绍,普照山上有800多种野生中药材。2016年,会龙村采用农户散种的形式进行试点,发现试种的中药材长势颇好。2017年,会龙村便发展了1000亩中药材基地,种植川椒、木瓜、吴茱萸、重楼等中药材。当年,会龙村便实现全村脱贫。

据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张希孟介绍,太和村在产业选择上下功夫,以市场需求大、产值高、见效快的花椒作为优选产业。2017年,太和村引进业主流转荒山,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集中发展500亩花椒基地。公司和合作社通过提供育苗、种植和回收一体化管理,让种植户实现了“无忧种植”。今年花椒初挂果,平均亩产75公斤,按照回收价每斤7元,今年光是种植花椒,合作社就有近35万元的毛收益。30户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费和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通过一年实验后,太和村积累了花椒种植的经验,也培养了种植花椒的技术人员,将在今年下半年再建500亩花椒基地,同时鼓励每户脱贫户种植一亩以上的花椒。”张希孟说。

护国镇德红村把茶叶作为了主导产业。德红村第一书记杨洪富说,地属岩区的德红村正在打造万亩特早茶基地,早茶价高,但量少,采摘时间短,通常在清明前后茶树的嫩芽长大后便不能采摘。德红村在2016年引进了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村内建了茶叶厂,为提高茶树的利用率,茶叶厂在2017年初专门引进一条大宗茶生产线,加工大宗茶,如此一来,村民家中茶叶“粗丫丫”都能卖钱,每亩茶树可增收1000-2000余元。

新闻推荐

刘强主持召开研究川南临港片区相关工作会议 围绕制度创新+产业集聚的目标奋力推进各项工作

◎泸州日报记者朱虹本报讯昨日下午,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在泸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