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绩效考核再获国家优秀等次 到目前为止,泸州市已累计获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29.1亿元

泸州日报 2018-08-18 11:0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罗森波 实习生 孔令炜) 昨(17)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四部委近期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结果,泸州再次获得国家优秀等次,获得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4.45亿元,其中奖励资金1200万元。到目前为止,泸州市已累计获得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29.1亿元,有力推动了泸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据介绍,2011年,泸州因天然气资源枯竭被批准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列入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近年来,泸州市利用资源枯竭的倒逼机制,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2011年—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倍,全省排名由第九位上升到第六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倍,全省排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8480亿元,由第九位跃升至第二位。

泸州市坚持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泸州着力转型升级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低”到“高”,白酒、化工、机械、能源等传统产业向多元化、循环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从“无”到“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壮大;从“旧”到“新”,全域旅游、文化会展、大物流、大健康、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服务业对全部税收的贡献率达81%,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15.2:56.5:28.3调整到2017年的11.5:53.3:35.2。

泸州市坚持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近年来,泸州按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推进城市空间由独立分散向集约有序发展:由“散乱”到“集聚”,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日趋合理,正在向“双两百”城市迈进;由“薄弱”到“完善”,水、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由“慢拖”到“快速”,改善营商环境,打造最佳政务服务示范城市。2017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城镇化率达48.95%。

泸州市坚持绿色发展,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泸州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累计投入环境污染治理资金100多亿元,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文明由低端粗放向绿水青山转变。

泸州市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健康泸州。近年来,泸州以改善社会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由点面结合向全面覆盖转变。2011年—2017年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294.17亿元,财政民生支出比重由63.57%提高至70.7%,一直保持较高的民生投入水平。

泸州市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四川重要港口和对外通道。近年来,泸州以融入国家战略为重点,推进贸易空间由西部内陆向亚欧东盟拓展。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66.1%,其中进口9279万美元,增长168.6%,出口196429万美元,增长616.2%。(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泸州市博物馆 改展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廖敏本报记者梅影摄影报道近日,由验收专家、市文体广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验收组对泸州市博物馆改展项目进行了整体...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