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节镇 “四抓四促”助推乡村振兴

泸州日报 2018-06-27 11:56 大字

■刘信琼

“自从这个广场修好之后,每天傍晚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散步、打球,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出来走耍又多了一个地方。”6月25日,纳溪区白节镇高隆村1000余平方米的远教广场上,聚集了很多饭后散步的村民,其乐融融。

近年来,白节镇把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道“开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四抓四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抓牢“筑基”工程

促进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这是白节镇党委书记刘国荣经常说的一句话。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白节镇精准实施“一村一策”,加强保障投入,严格督导检查,强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治理力。

“每月15日是我们党支部的固定党日,现在大家都已经形成自觉参加活动的习惯了。”对于白节镇的党员来说,每个月参加党支部的固定党日活动已经成为了共识。通过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白节镇引导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合格”。

为给党员群众一个温暖的“家”,白节镇将夯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2017年开始,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高隆村市级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省级贫困村来龙村党群服务中心改建和1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今年,白节镇全力推进团结、鱼湾、金田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工作。同时,结合“三亮三进三服务”共驻共建活动,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镇机关、人大代表、创客团队(个人)进驻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抓好“头雁”工程

促进人才振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为了解决村带头人队伍“现任不强、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白节镇以“选”为立足点,以“育”为关键点,以“管”为落脚点,选优配强村(社区)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注重从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大中专生、退伍军人中发现和培养,他们可具体参与村级事务或者到镇上部门学习,从而增强致富带富和乡村治理的能力素质。”白节镇党委副书记唐顺玲介绍说,目前,全镇18个村(社区)共选配后备干部54人,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2人。

为带动村级产业发展,白节镇还非常注重创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育和挖掘,选好致富带头人。白节镇每个村都建立了一支“土专家”队伍,他们都是村上的产业大户,是带头致富的典型。白节镇通过建立“田专家”“土秀才”信息库,发挥乡土创业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目前,全镇有创业、乡土人才200余人,带动1000余户农户创新创业。

抓实“绿色”工程

促进产业振兴

白节镇境内竹、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竹产业、茶产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镇党委坚持“绿色发展”,根据“岩竹茶、坝果蔬”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突出“一村一品”,着重从打“循环牌”延伸竹产业链、打“高新牌”拓宽茶产业面、打“生态牌”深耕农旅产业三个方面,引导群众连片发展产业。

高隆村就是这样一个产村相融示范村。该村是紧邻集镇的中心村之一,立足近郊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村党支部重点培养林竹产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三大产业,现已落户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溪温泉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竹韵贸易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5家,带动周边10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4000余元。高隆村也荣获了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高隆村的发展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如今,在白节镇,绿色发展助推产业振兴已有一定成效,循环竹经济、有机茶经济、生态果蔬禽经济挺起了全镇经济发展的大梁。

抓紧“传承”工程

促进文化振兴

“产业发展起来了,还要深挖文化内涵才能让产业持续发展,才能留得住人。”白节镇党委班子深知,文化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在发展过程中,该镇立足实际,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农民文化,将文化融入发展始终。

依托“白太守为国殉节、白天官引水富民”的历史故事,白节镇通过“白节坝坝讲堂”“白节故事会”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弘扬新时代“忠节”文化。同时,深挖产业内涵,建成以“竹类基因库”为主题的“中国·泸州大旺国际竹种园”和以“竹酒起源”为主题的竹酒博物馆等体现产业文化的载体,定制特色生态竹茶游路线,在校园、场镇、景区中植入竹文化元素,培育“正直奉献、为民务实、坚韧不拔”的“白节精神”,树立良好的社风、民风、家风。

不仅如此,白节镇作为川、滇、黔茶马、盐粮、布匹贸易运输必经之地,各种文化因子与本地文化碰撞、交融、沉淀,形成《白节揽胜图》一书,孕育了以“大旺三翁”为代表的本土农民诗人,建立起泸州首个农民诗社“山翁诗社”,该诗社将创作的500余首诗词编辑出版成《山农书苑》,构筑起“村里人”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刘强在泸州市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暨沱江河长制工作会上要求 确保10月底前沱江水质达到三类标准

◎泸州日报记者肖婷本报讯21日,泸州市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暨沱江河长制工作2018年第二季度现场会召开。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