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来临 防溺水知识要牢记 专家提醒:溺水后,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

川江都市报 2018-06-27 10:57 大字

溺水急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人死于溺水,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成为头号杀手。

◎ 梁龙杰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本周,泸州市的小学开始期末考试,很快,孩子们将进入暑假模式。有部分学校已经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出提醒短信,注意孩子暑假期间的安全,尤其是警惕独自下河游泳,发生溺水安全事故。

安全年年提醒,悲剧年年发生。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一直关注孩子的安全。一方面,努力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游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是生存的本能;一方面,社会各界、志愿者等在水域地区加强宣传,通过提醒和防范,减少悲剧的发生。

溺水是因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可死亡。专家提醒,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减少溺水事件发生外,一旦意外发生了,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当我们偶遇溺水者时,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施救呢?

第一目击者立即启动救援程序

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苏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发生淹溺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

专家建议,第一目击者发现有人溺水后,首先应呼叫周围群众的援助,有条件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9消防人员,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不要主动挂掉电话,并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如有可能,可在调度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如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可在120调度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专家提醒,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两人一同下水施救比单人施救更安全。

这些急救方法 人人都应知晓

第一目击者如何急救?专家建议,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脊柱防范措施。不建议救生员在水中常规固定颈椎,应立即将淹溺者移离水中,特别是在淹溺者无脉搏、无呼吸时。除非是浅水跳水、使用水滑道、滑水运动、风筝冲浪、赛舟等高风险情况。

一旦将患者救上岸,应在不影响心肺复苏的前提下,尽可能去除湿衣服,擦干身体,防止患者出现体温过低(低于32℃)。上岸后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如患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卧位(恢复体位)口部朝下,以免发生气道窒息。

施救人员要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对昏迷者,开放气道,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在人工通气时,溺水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应抓紧时间进行复苏。

如果淹溺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接下来应置其于硬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遵循30:2。千万不要放弃心肺复苏,应一直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复苏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翻转至一侧,用手指、吸引器等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如溺水者清醒,给予保暖和热饮。

专家特别提醒,现场的急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市民可以掌握一套施救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新闻推荐

纳溪区法院 禁毒宣传进校园

■刘畅李媛媛摄影报道6月21日,纳溪区法院“向日葵”法治宣讲团在江南职业中学校开展了“6·26国际禁毒日”主题宣讲,为在场...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