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群众 百姓才信任 记江阳区弥陀镇群利村党支部书记杨清明

泸州日报 2018-06-01 09:49 大字

■周超文 杨洋

他用付出感动了村民,他靠实干帮助村民脱贫,他在一方土地上创造出幸福的业绩,他30年来一直被村民交口称赞:他就是江阳区弥陀镇群利村55岁的党支部书记杨清明。

连任村党支部书记30年

“我是1983年当上村民兵连长兼村团委书记,1988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连任到现在,算一算也已经整整30年了。”见到杨清明时,他一头灰白的头发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起来,我这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群利村。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虽不如其他村,但是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产业发展、乡风民风却在全镇数一数二。这些,都离不开全村村民的支持。”说起村里的工作,杨清明笑言,这些年来村上能连续捧回泸州市和江阳区“先进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奖牌,都是党支部和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村支书,最主要的是谋划发展,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加快发展,前提是党支部要有凝聚力。”杨清明说。这些年来,群利村每周都要固定半天时间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学政策、学技术、学管理。“只有干部和党员懂了、会了,才能带领村民脱贫奔康,干部党员才能永葆先进性。”杨清明说。

“每次村里换届选举的时候,我的得票总是在98%以上。干,就得干好。村里党员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辜负党员们那一张张沉甸甸的选票。”杨清明说。

产业兴村富了百姓

“现在正是柑橘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抓好治虫防病工作。”进入夏季后,杨清明每天都要到村民栽种的柑橘地头,指导村民管护柑橘。

村民要致富奔康,发展产业是关键。杨清明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结合群利村地处长江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粱、水果两大特色产业,通过整合高效节水灌溉、土地综合治理等涉农项目,打造起了高标准的种植示范基地。

近几年,群利村仅投入红高粱、柑橘、龙眼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尤其是在水果产业发展中,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杨清明带领村民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全村柑橘、龙眼、荔枝、高粱等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村民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

2017年,为推进柑橘基地自动化、集约化,群利村还在1200亩柑橘示范种植基地新建提灌站,将长江水引入到提灌站备用,并把灌溉管道安装到柑橘地头。柑橘种植农户不用再到几里外的长江挑水灌溉,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搬出茅舍住上“别墅”

5月25日,初夏的阳光铺满群利村新村聚居点,劳作归来的陈永强走上二楼吹起了空调。

陈永强的房子是二层小楼,宽敞气派。墙壁雪白明亮,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厨房在底楼,烧的是天然气,喝的是自来水;厕所是冲水式,楼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陈永强说,除了住宿条件改善外,新村里还有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出门就能坐公交车,生活环境和以前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前些年的群利村,由于受交通、产业发展不足等制约,村里的瓦房占40%以上,甚至有几户贫困户还住草房。为了彻底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杨清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采取农民自己出地、财政补助资金的方式,带领村民集中建独立小洋楼聚居点。聚居点还配套安装路灯,广场配备有滚筒、立式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聚居点周边道路、庭院也进行了绿化、美化。如今,全村村民住上独立小洋楼的已经达到了80%。

让村民住上“别墅”的同时,杨清明积极争取来几百万资金完成了高标准沿江环线路、村里12公里长“白+黑”道路建设,泸州公交公司在群利村也开通了3条无人售票专线公交车线路,让村民走出家门就能“抬脚上公交”。

新闻推荐

助推主导产业倍增发展 纳溪区 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

茶农在大渡口镇天堂村茶园采摘大宗茶。廖胜春摄■彭才君3月4日,在四川第六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特早茶叶科...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