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古代荔枝保鲜:连枝带叶放竹筒封好 送到长安不变味

茂名发布 2018-05-27 12:39 大字

杨贵妃所吃荔枝真的来自岭南?对于这个说法,

史上一直有些质疑的声音。

这些质疑最大的依据是

荔枝容保鲜期短,

易腐烂,

而岭南路途遥远,

难以新鲜抵达。

张坤玲 摄

对于这种质疑,

茂名人却不以为然

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茂名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主任郭柳纤说:“我们从《新唐书·杨贵妃传》中“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可见唐代荔枝还在保鲜期内即可抵达京城。白居易说的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等等,说得是单独的荔枝颗果。荔枝假如连枝摘下,保鲜期会有效加长。汉唐运送鲜荔枝的办法在《荔枝史话》有记载,用口径十多公分的大麻竹筒把一球球连枝叶整理好的荔枝,用竹子制的湿草纸包裹放进去,再用蜡封口。之后千里马加急日夜兼程送长安。因未离枝,所以送到长安历时还很新鲜。其实茂名摊贩摆卖的荔枝保鲜也有简便办法,是日间喷雾,夜间用湿毛巾覆盖,也可保鲜数日。”

茂名市水果局研究员邓振权说,荔枝确实不易保鲜,但如果是少量荔枝,保鲜并不是问题。高州果农早就知道的一个方法,据说也是当年荔枝进贡长安时用的保鲜法,就是将新采摘的荔枝连连枝带叶放入新截取的麻竹筒中,然后用蜡封好,一般可保鲜六七天。粤西到长安的路途大概是四千里,若按古驿道“马上飞递”日行八百里计,约需要五天时间。

史书记载荔枝保鲜法

●宋代《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中记载:“筠籢包荔子,四角俱封印……相煎求拆观,颗颗红且润。”筠籢是竹子做的一种容器。明代徐勃有《荔枝谱》记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穴,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据说当时有人不信,徐勃竭力辩白,还邀请对方来验看。徐勃后来到底有没有与人验看?我们不得而知。

●荔枝是中国最早采用低温和气调贮藏的果品。《广东新语》记载了一种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 水果涂上蜡后,表面上形成蜡质薄膜,隔绝了水果与空气的接触,减少了水果水分蒸发,降低了水果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这也是至今还在用的水果保鲜办法。

●其实从岭南运送荔枝北上自汉代就开始了。汉代由岭南进贡荔枝的手段是设置专门的驿送制度。《后汉书》卷四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实验验证荔枝保鲜法

前几年,为了验证民间流传和古书中记载的荔枝贮藏与保鲜法,以证明岭南荔枝可以新鲜运抵长安,邓振权和柏桥村荔枝种植专业户何建和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他用较大较粗的竹筒做容器,凿开其中一端,在空心的竹筒里装入鲜荔枝并压紧,再盖上和封口大小相等的木板,最后用白蜡密封,五天后,荔枝色香味俱全。证明此方法确实能使荔枝保鲜五天以上。

邓振权说:

我们搞这些蜡, 它就隔绝了空气同这个荔枝的接触, 这个减缓了荔枝的氧化。还有,我们用的竹筒都是鲜竹筒,它有一定的湿度,所以用竹筒保鲜就非常好。

从方法论上看,

古代从茂名到长安

运送荔枝不变味

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现在的我们可以想象

当年 “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情形了。

(本文原标题:《【茂名荔枝故事②】茂名荔枝入长安,古保鲜法很靠谱》 来源:茂名发布)

新闻推荐

屈原魂诗词大赛 老窖天府中学获佳绩

5月13日上午,泸州老窖天府中学16名学生参加了泸州市第27届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决赛,8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