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吸引留住教育人才
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乡村教师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要待遇留人,让乡村教师有“干头”、“想头”。
◎ 川江评论员 黄勇
上周五,从泸州市人社局传来消息,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为艰苦边远地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面向国内外引进紧缺人才873名。这是继去年《酒城人才新政》及《泸州市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发布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紧缺人才引进“专场”。细看这份名单(岗位),笔者发现,教育、医疗类紧缺人才占比量最大,其中乡村教育紧缺人才的数量相当大。
教育兴,则乡村兴。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振兴乡村教育,正是关键时期。不过,光有中央的宏观政策支撑,要成功、有效地引进乡村教育人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在稍微边远的区域,对不少年轻的乡村教师来说,一旦有了一点教育成果,就借此为“跳板”,向区县、市区的学校上调。有的教师,进不了城区学校,哪怕在城郊学校教书也行。更有甚者,凭着自己的教学能力,直接进入私立学校,享受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红利。因此,在乡村校园里,学生们的老师是“一批换一批”,教师队伍都不稳定,谈何教学成果、教育发展。
如今,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更需要教育人才。如何振兴乡村校园,除了吸引教育人才,更要留住教育人才,要打造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的教育生态环境。曾经,笔者有一个在乡村学校从教的老同学,因为能力很突出,20多岁就当上了校长,当大家都以为他会在教育事业上大展宏图时,两年后他选择去县城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任职。对于老同学的这一奇怪举动,他自己给出的解释是:“不当校长,不是因为我不喜欢教育,是因为那里缺乏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什么叫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时隔多年后,这个概念的内涵逐渐丰满,即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乡村教师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要待遇留人,让乡村教师有“干头”、“想头”。比如,是否可以落实生活补助政策、建立常态慰问制度、及时解决住房生活困难;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让乡村教师有“奔头”,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选拔任用上大力倾斜他们,同时还要留住农村群众、留住农村学生。
当然,要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吸引和留住乡村教育人才,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时,因地制宜规划产业蓝图,有序搞好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等各方面,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有利于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的教育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市政府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市政交通、环保设施、 水利设施等项目是合作重点 蒋辅义、刘强、吕会平、严晓华出席
昨日,蒋辅义、刘强出席市政府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本报记者吴良春摄本报讯(记者吴良春)昨(21...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