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泸州通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关工作 饮食更安全 消费更放心

川江都市报 2018-04-18 10:52 大字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实习记者 田明艳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两年来,泸州市民获得哪些实惠?食品消费环境有哪些改变?食品抽检合格率有哪些变化?13日,泸州市通报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关工作。通过创建,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保障群众食品安全能力明显提升,营造了让百姓放心的消费环境。

建快检室 基层监管所全覆盖

在创建过程中,泸州市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2016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为1.61亿元;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81亿元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2016年提升了12.4%。食品抽检经费从2016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了2400万元,增长了60%。2016年,全市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10345批次,抽检量2份/千人;2017年,全市完成食品抽检21847批次,抽检量达到4.3份/千人;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食品抽检21870批次,抽检量达到4.3份/千人;2017年食品抽检数比2016年增长了111%。

在基层监管所建设方面,到去年年底,全市141个乡镇(街道)监管所完成“两化”建设,占全市基层所的98.6%。在基层快检能力建设方面,泸州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食品快速检测车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各基层监管所均设立了快检室,配备了快检设备。在全市超市、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快检室72家,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源头治理 餐桌安全有保障

从农田到餐桌,安全如何才有保障?泸州市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行配方肥、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农残兽残检测,2017年,共检测农残兽残5758批次,比2016年检测数增长了78.2%。

同时,加强地方农业标准修订和完善,推进绿色防控“三个融合”(即绿色防控与稻渔、稻鸭种养融合,绿色防控与水稻穗期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2016年,全市新认证(续展)“三品一标”农产品64个,累计认证184个,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或复查换证面积达280.1万亩。2017年,全市新认证(续展)“三品一标”农产品80个,全市累计认证219个,通过“三品一标”产地认证达460.9万亩。

“两法”衔接 查处违法案件

对于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泸州市食药监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行刑衔接工作制度和规定,定期召开“两法”衔接会议,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突出打击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年,全市食药监部门共立案查办食品案件1043件(指一般程序),罚没款金额858.12万元,移交司法机关22件,取缔食品加工黑窝点1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同时,农业行政部门共办理案件118件,其中1起生猪私屠滥宰和销售非法屠宰生猪产品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得到实惠 市民满意度提高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让群众得到全方面的实惠。这两年来,泸州的食品消费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创建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泸州食品的竞争力。同时,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泸州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率为74.75。2017年,泸州开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77.4,创建工作支持率达到了96.9%,群众满意度较创建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尤其是“放心肉菜超市”创建的群众满意度达80%左右。

新闻推荐

《泸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办法》出台 41种疾病可享受医保门诊特殊疾病待遇

本报讯(记者周雪梅)昨(16)日,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从今年1月1日起,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白血病、小儿脑瘫、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1种特殊疾病将纳入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