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专科,目前收治的患者年龄大多在80岁以上,除了治病,还为老人们提供陪伴和心理安慰等服务 老年医学科的那些事儿

泸州日报 2018-04-16 20:48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易君 刘墨

“你太棒了,把药都吃光了。”“你要乖乖听话哦……”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里,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老年医学科位于5楼,这两天电梯坏了,老人们只能在楼道里转转,不能下楼晒太阳,但大家没闹情绪,乖乖听医生的话,在病房里做点儿锻炼。“老年人是越老越小,随时都得哄着、夸着。有的还会经常使小脾气,比如同病房的两个人,你如果今天先给一个扎针输液,明天就得先给另一个扎针输液,不然他们就会生气,不配合吃药、吃饭。”老年医学科护士刘礼笑着说,“就跟小孩一样。”

“东方红,太阳升……”95岁的赵毅耳朵听不清,眼睛有点花,说话也不清楚了,在病房里看到记者这个生面孔,以为是国外归来的外孙女,一时兴起,唱起了自己最拿手的歌曲。

赵毅身患多种疾病,近3年来反复进出医院,他95岁的生日也是在医院与医生、护士们一起度过的。“高血压、心脏病……老爷子的病挺多。今年他过年回家住了两天就差点出问题,回来住院后好多了。”赵毅的陪护张大姐快言快语地说,“老爷子有四个子女,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一个女儿在广州、一个女儿在美国,在泸州的女儿也已经60多岁,但去年中风,行动不方便,不过,隔三差五都会来看看。老爷子的老伴儿本来一直照顾着老爷子,但去年查出肺癌,上个月刚做了手术,还在住院。”张大姐照顾赵毅已经8个多月,对其家庭情况十分了解,“天气好的时候,老爷子每天都要我推着他去看看老太太。”

与赵毅同一间病房的徐群今年96岁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床上盯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护士来了,他赶紧“汇报”,“我今天上午锻炼了的,在沙发上抻了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徐群有一儿一女,女儿远在广州,家住纳溪区的儿子已经60多岁,但每天上、下午都会到医院来陪伴老人。

“来住院的老人们很多都不愿意回家,喜欢呆在医院里。其实,他们的子女大多很孝顺,家庭也很和睦。但是,因为老人岁数大了,眼花、听不见,行动也不方便,还时不时就有各种病痛,需要随时有人关注着、哄着、陪着。子女们有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的岁数也大了,照顾老人就会有些力不从心。”老年医学科主管护师刘声梅说,现在科室对老人主要以治疗为主,收治的患者年龄大多在80岁以上,身患多种疾病,还有失能、失智的老人,30张床位供不应求。“头一天刚刚有人出院,第二天马上就有人住进来,还有些老人在预约等候。”刘声梅说。

“除了身体机能退化和疾病需要进行系统化治疗,老人们还需要陪伴和心理安慰。”刘礼说,每天下午,稍有空闲的护士们会到各病房“串门儿”,与老人们做做游戏、聊两句。“只要我们去看看他们,他们就会很开心,打针、吃药都特别配合。像赵毅爷爷,最初来住院的时候,脾气特别不好,稍有不顺就会骂人,但是现在与大家接触多了,特别信任我们医生、护士,整天笑呵呵的。”

“对于长期反复住院的老人,我们都会加强与老人家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跟老人的家人强调心理陪伴的重要性。家人一般都理解,时不时就来医院陪伴老人。”刘声梅说,“有医生理解他们的病痛,有护士、护工和家人的陪伴,会让老人们更加安心。”

新闻推荐

泸州高新区 税企共建和谐税收环境

◎川江都市报记者曹卫兵摄影报道本报讯4月11日,泸州高新区国家税务局“服务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来自泸州高新区的2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代表与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齐...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