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采茶人的茶缘

泸州日报 2018-04-13 10:15 大字

□杨涛 本报记者 朱虹

实习记者 梁新雨

4月10日一早,阳光刺破纳溪区护国镇梅岭茶山上的晨雾,在茶树上镀上金光,让这抹早春时节缠绕的绿色更加灵动。

作为“贡茶产地”“中国特早茶”之乡,纳溪是中国同纬度最早产茶的地区。逾越千年历史,不同时代的种茶人,与茶相依为命,演绎了许多茶故事。改革开放后,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原伏金村)吴进之重拾种茶、制茶行当,带着儿孙三代坚守,成就了吴家人割舍不掉的茶缘。

三代匠心

种制售一条龙专注做好茶

每天一杯茶,是80岁的吴进之雷打不变的习惯。茶杯里,浮浮沉沉的茶叶,正如老人的一生。

1983年,护国镇伏金村便有2000多亩老茶树,当时茶农们只把老茶叶割下来,揉几下烘干后便拿出去卖。这样传统的产茶方式,使茶叶的销售市场越来越窄,满山的茶叶卖不到钱,种茶人越来越少。当时伏金村党支部书记屈银州找到吴进之,让他承包村里的茶山。

最初,遵循祖辈“种茶发不了大财,但也饿不了饭”的训诫,吴进之不想接手茶山。后来,偶遇一位茶叶专家,一席话点醒了他——“茶树的寿命大约为150年,也有超过1000年的老茶树,一次栽种,可以管几代人。”

于是,吴进之几次到市农业局和省农科所找专家分析,找样品试种。他把带回来的20多种茶树种在自家的10来亩大田里,路过的村民笑他把不管钱的茶树当宝贝。

吴进之邀请市农业局茶叶专家朱林衡到茶山,现场支招引进福选9号进行无性繁殖改良扦插。1986年,吴进之无性繁育的乌牛早、福选9号等特早茶试采,进入市场便卖出100元/公斤的高价。当时每月工资才30多元,于是村民们开始争先恐后地种茶做茶。

儿子吴洋明是吴家的第二代茶农,专攻手工制茶,一手制茶功夫在当地很有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16岁的吴洋明进入伏金茶厂学做茶。“那时差不多做的都是大宗茶,靠机器杀青,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他研究名茶制作特点,摸索出伏金名茶从采摘鲜叶、摊凉、杀青、捡散、初烘、复揉、二揉、干燥、焗火提香、分拣、分级,先后有20多道制作工序,茶叶清香带栗香。

1993年,芽茶进入高端茶叶市场,手工茶再次走俏,潜心苦练的制茶手艺开始大放光彩。吴洋明父子俩制作的茶产品先后多次摘获国家、省、市、区级金、银、铜牌奖牌,特别是2002年制作的“凤羽茶”斩获了“中国茶博览会中国名茶”金牌。

五年前,吴桂梅从爷爷手上接过茶生意。早在2003年,吴进之就注册了“伏金”商标,对这个品牌珍而重之,希望在孙女手中发扬光大。吴桂梅注册了伏金特早茶公司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及电商平台,把茶叶卖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等地。

茶“痴”秉性

让“纳溪贡茶”金字招牌更响亮

纵然每天茶不离手,吴进之仍舍不得吃自家最好的芽茶。从今年开始,他把炒剩的边角余“茶”磨碎成末,偶尔早上起来泡一杯喝。与父亲吴进之不同,吴洋明喝茶算是技术性品茶——自己每炒制一锅新茶,他总要第一时间品评汤色和茶香。

不同于普通人家,茶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早已渗进吴家人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得。春茶吐芽,吴家的餐桌上会出现茶叶炒蛋、凉拌茶叶……这些别人没听过的菜式,吃起来竟格外爽口。

吴家三代茶人,更痴于发展茶业。

提起制茶,吴洋明很精神地说,茶的汤色和茶香的关键都在杀青这道工序中。采摘芽茶也有讲究,早晨等露水晾干后采,水分重了,要影响茶的汤色和香气,不能摘取基把腿、余叶,会影响茶叶的形状;在杀青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0℃以上,出来的茶叶汤色才好……

眼见父母辛苦,吴桂梅又一次提议明年扩充人手。话一出口,就被父母打断。“人多了,量大了,质量就难保障。我只求做好每一斤茶叶。”吴洋明说,吴家每年芽茶的产量最多500多公斤,毛峰也就6000公斤左右,自己一直秉持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理念。

最近,吴桂梅和吴进之则在讨论更新茶叶品种的可能性。

吴桂梅说,现在有些茶叶品种经过改良,实现秋冬季生长,除夕茶、元宵茶就不再是纳溪的特色,更新茶叶品种势在必行。“茶叶品种的改良培育具有较高风险,需要政府扶持专业的茶叶改良企业,联合科研院校,推陈出新,让茶叶适时更新换代。否则,不久后,纳溪贡茶将再次落幕。”

吴桂梅还想做足茶“文章”。她准备学习茶艺,考初级茶艺师。同时还有新的思路,打算在单一的茶山种上桃树、李树,把茶树和风景结合起来,让游客在采茶、喝茶时欣赏美景,让单一的“嘴巴经济”向“眼球经济”“订单经济”“乡愁经济”等多元经济领域拓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拉伸茶产业的价值链条。

除了发展旅游外,吴桂梅认为,还应该在品牌和品种上做“文章”。“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标准,让消费者看到贴有‘纳溪贡茶\’或‘纳溪特早茶\’标志,就知道这是可信任、有保障的茶。”吴桂梅说,集中品牌,是纳溪贡茶持续走远做大的首选之路。

如今,在吴家人的带动下,梅岭漫山遍种茶树。吴家三代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也成为纳溪茶产业重拾昔日辉煌的一个见证。

目前,纳溪有标准茶园面积30.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8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2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余元,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铭记 龙马潭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祭扫活动

宣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5日,龙马潭区3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纷纷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清明祭扫活动”为...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