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民从文明祭祀做起,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引领者。 让陈规陋习走开 让祭奠形式气清景明
◎ 川江评论员吴迪
今年,泸州市民对清明节感受最深的就是:少了烟味,多了花香;少了“烟火味”, 多了文明味。
在南寿山、九狮山公墓、老君山公墓等地,很多市民手拿鲜花、水果代替纸钱、鞭炮。现在祭祀少了以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纸灰满天的情景,墓地周围特别整洁肃净。这一切,在告诉广大群众,文明祭扫,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真正做到了“移风易俗、环保为本,追思先祖、文明在前”。
江南小学、泸师附小、梓橦路学校的同学们在网络教室,登录中国文明网,向先烈们敬献白花寄托哀思。众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纷纷集体前往烈士陵园祭奠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南寿山墓园,泸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夏正奎用音乐祭奠亲人。母亲去世以后,每次扫墓,夏正奎都是带上琴为母亲献上一曲。他身体力行,带动其他人通过音乐推动泸州文明祭祀更进一步。
这个“无烟火味”的清明节,回归了清明节的真正节日内涵——气清景明,清清明明!
这个“无烟火味”的清明节,促进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泸州市民从文明祭祀做起,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美德的践行者,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引领者。
中国进入新时代,过节就是要有新气象,泸州今年这个“无烟火味”的清明节,正在构筑新的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盛夏竹海。杨涛摄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开园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杨涛摄白节竹农采挖冬笋。刘传福摄□金其云杨涛“楠竹从这里出去,价值差不多是按斤计算,最便宜的每斤都要超过百元。”3月26日,在...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