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一位铺路人 杨尹渝:半生坚守,只为铸就“匠人品格”

川江都市报 2018-04-09 11:05 大字

杨尹渝(右二)

火箭升空,或许在国人眼中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53岁的杨尹渝来说,只有当欢庆成功发射的掌声从电视机里传出来,悬在半空的心才能稍稍安稳。作为一名航天火工品装配钳工,37年间他带领着自己的班组从一个普通的基层班组到荣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载人航天先进集体”“航天金牌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可以说,他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铺路人。

◎ 泸州日报记者 刘林 实习记者 黄秀玉 摄影报道

坚守一线 磨难铸就成功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采访,当杨尹渝右手被切断的中指无意间暴露在记者眼前时,那种刹那间的疼痛感最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份坚守了几十年的岗位是何等的艰辛且危险。

“操作时要把所有工具放置成90度或180度,保证方便拿取”“气密作业前检查管道是否完好,操作时操作者严禁站在产品受压方向,观察产品时头部应保持斜视距离30mm位置,操作时带耳塞与护目镜”“严禁凭记忆和经验加工零件,装配前必须重新认真阅读工艺和图样,确认好状态后方可加工”……当记者走进杨尹渝技能大师工作室,发现挂在墙上的《精细化操作50条》规范格外抢眼,细读下来,其内容更是令人叹服。说起它,杨尹渝不禁感叹:“这些可都是在惨痛的教训中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

航天高精尖设备的操作要求极其严苛,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据杨尹渝回忆,他残缺的中指正是在一次操作剪板机时,被机刀生生截去了一节。“2004年前,由于没有科学正规的管理方法,从事钳工尤其是冲压作业的员工,手指基本上都有残缺。”杨尹渝如是说。

痛定思痛,杨尹渝班组决心拿出一套精细化的操作标准和规范。通过反复摸索和实验,最终建立完善了《精细化操作50条》。如今,类似的精细化操作标准规范已深入到班组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不仅安全生产有了保障,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立竿见影的效果更让他们创造出安全零事故的业界“神话”。

创新路上 难舍一颗“匠心”

尽管如今载誉无数,但在杨尹渝看来,唯有“创新”二字才能为团队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在他提出的“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理念中已是见微知著。

在管理上,杨尹渝班组多年来运用和发展了 “共好管理法”,做到了“人-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先从自身做好,然后帮助他人做好,最好达到人人都好,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好”理念成为团队运行的核心。

杨尹渝自豪地说,在使用“共好管理法”后,班组连续5年产品质量报废率保持在百万分之十以内,连续5年质量批次性报废为0。在年均100余万个零件加工量的前提下,效率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班组成员的人数却在不断缩减。

说到杨尹渝班组的创新成果,就不得不提到班组成员王成龙自己垫资研制的蒙布药盒自动粘贴装配机,这项技术在经历三代改良后,大大提升了药盒粘贴效率。以前生产一个药盒,需要四个员工同时工作且粘贴合格率仅为50%,如今机器粘贴的合格率已高达95%,从一个班组一天仅能生产40个合格的药盒到现在的机器能生产120个合格的药盒。

在工作中,杨尹渝时常提醒班组成员:“火工品虽小,但却关系着火箭发射的成败。”为火箭、飞船的零部件加工和装配,要求绝对的完美和极致,误差毫厘之间。正是凭借这份“匠人精神”,杨尹渝班组将精益求精、钻研细节、止于至善的精气神,注入到每一次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其他国家重点型号的火工品装配任务中,带领班组成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中的加工难题。

新闻推荐

知恩感恩 入脑入心 邻玉小学开展《让人生充满爱》感恩教育活动

◎文兰川江都市报记者王彦容为了让家长能更多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了让青少年敏感的成长期顺利度过,江阳区邻玉小学于3月28日在全校开展了题为《让世界充满爱》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当天,安老师热情洋...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