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目前,随着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以及“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顺利实施,泸州市构建起了一个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

泸州日报 2018-01-17 11:52 大字

川南临港片区的落户,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汪静 摄群众正在办理企业申报相关手续。多部门入驻川南临港片区开设办事服务窗口。 匡科 摄

■赵飞 本报记者 刘梅

改革前,开公司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跑一个部门;改革前,要花几天时间注册公司,现在“一小时”就能顺畅办理营业执照……来自改革红利带来的变化,市民感受最为真切。

有基础市场准入新模式得以实现和深化

去年10月23日,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中心“一小时办结”窗口服务人员为华西和骏耀城置业(泸州)有限公司发放了首张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整个过程用了仅仅40多分钟。该公司经办人一连用了“太快了、太好了、太意外了!”三个“太”字表达满意之情。

让企业称赞的背后,源于川南临港片区先行先试推行的“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改革制度,从根本上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冯健告诉记者,所谓“多证合一”,就是指证照整合改革,便于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以后,不再有后面这么多审批,迅速达到预定可以生产经营的状态;而“一照一码”是指2015年7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申请设立或办理变更后,只发放记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不再发放商事主体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徐俭介绍,泸州市在全国自贸区中率先开通“一小时办结”窗口,不仅是创新,更是有底气。

2014年3月1日以来,泸州市全面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探索开展“先照后证”改革试点,全力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积极开展名称登记改革试点等举措,允许集群注册登记,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上线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大力推进了商标注册便利化,商事制度改革从注册登记环节便利化拓展到了开办企业整个领域。

如今,改革成效得以呈现:泸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2016年增速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1843户、投资总额达941.85亿元,同比增加7164户、113.36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发展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增长迅速;改革红利有效释放,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活力。

正是由于这些前期成绩,奠定了“一小时办结”能够先行先试的坚实基础。

有创新试点改革以“减证”带动“简政”

“川南临港片区以‘减证\’带动‘简政\’、创新推行‘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同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压缩了审批时限。”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段贵兰说,现在来办事的群众只要走进一次大厅、提交一次材料,便能拿到准入手续。

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勇告诉记者,“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改革,其目标便是“服务更优”“审批更简”“监管更强”,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表面上看,“多证合一”能够让企业少跑路,但其更大的意义是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使全国统一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代码。此外,作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举措,“多证合一”还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

同样,川南临港片区的“一小时办结”不仅进一步简化了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手续,让办事更加透明和可预期,还大大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以联办提高效率、以信息共享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

在“减证”推动“简政”过程中,泸州市除了采取一窗受理的方式,还由各部门通力合作完成审批,一个环节出了错,可由所有部门及时协调处理。相较从前的“各扫门前雪”的状况,现在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之前办营业执照,要到好多部门去办理不同的证照,得跑不少地方,花不少时间。现在只需要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能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再也不用去到处跑腿以及重复提交材料了。”有公司负责人感慨不已。

有监管 诚信体系让市场多一份信心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不仅考验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也能检验出企业的诚信度。”徐俭说,由此,市场准入监管需要更有力,公众才更放心。

2014年3月25日以来,泸州市已有近千户企业因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决定,企业法定代表人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全国范围内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现在,泸州市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及联动系统进一步建立健全,将社会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严重失信行为信息通过“信用泸州”网站向社会公开。目前,泸州市已通过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信用根汇集了工商、法院、税务、食药监等部门涉企业信息共近53万条。全市公司登记注册环节已限制法院公布的“老赖”71人注册登记申请;全市共有1762户企业因逾期未年报、弄虚作假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去年3月起,全市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市准备进行简易注销的企业已自主公示达1023户。

记者获悉,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关主体部门还将进一步为企业节约在行政审批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争取“一小时办理”模式扩容提效;试点探索“证照分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真正实现“一照(码)走天下”。

朱勇介绍,去年,川南临港片区已复制推广一二批自贸区改革经验158项,形成包括“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内的90项创新成果;建设行政审批“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7类信息化平台,行政审批效率提升80%,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降低47.7%、79%。

新闻推荐

泸州市将公布物业服务企业价格信用等级 A级列入诚信红名单,D级列入失信黑名单

本报讯(记者罗森波)去年以来,泸州市对全市2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价格信用等级评定,目前已基本完成初评和复评。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实施细则进行核查、评定,并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社会意见,预计...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