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支付方式变化 悄然改变生活习惯

泸州日报 2018-01-10 13:0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婷

近期,支付宝推出2017年全民账单,不少市民将账单分享出来,刷爆了朋友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传统的消费支付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现金交易、刷卡消费再到越来越多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我们的消费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能。

“能用微信、支付宝支付吗?”11月8日,市民周颖到一家小超市内购买零食和饮料,不爱带现金出门的她,每到一处消费都会优先选择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方便、快捷,扫码或者发个红包,几秒钟就能完成支付。省去了找零、补差价等步骤,最重要的是还能避免自己买东西钱不够的尴尬。”现在,周颖出门很少带钱包,手机就是她的钱包,她用手机支付日常生活所需。

如今,像周颖一样不带钱包带部手机出门的市民越来越多。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货币更像是手机里不断变化的数字——商品买卖时,直接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商品,付款后点击“接受”,然后离开。出门带个手机,就可以吃饭、购物、打车、看电影等。

泸州市的许多商家也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收款方式。在龙马潭区红星农贸市场内,记者询问一个水果摊主是否能手机支付,该摊主表示接受微信、支付宝付款。“现在很多年轻人买东西,都不用现金,我们也要赶上潮流,开通多种支付方式,不然顾客很有可能钱不够或者没带钱,就不买了。”摊主说。

记者发现,如今小到买蔬菜、零食,大到买火车票、医保都能通过手机支付。

但方便的背后也隐藏着风险,如付款码陷阱、银行卡盗刷等安全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尽量在专门的购物软件中购物,如果用浏览器网购支付,认准前缀为“Https”的加密网站;不要随便登录免费Wifi,不扫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文件;支付工具尽量不要在“越狱”过的iphone手机和没有设置安全保障的安卓手机上使用;不要“一码走天下”,各种账号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最好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高级别密码,且与其他网站区别开来;将支付工具实名认证,绑定身份证,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找回密码;关闭支付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设定消费限额,避免更大损失;申请安全证书,使用U盾、数字证书、手机动态口令等安全必备产品;用不同的手机下载支付软件和获取验证码,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重置密码;不要将付款码发给他人。

新闻推荐

2017年,纳溪区精心绘制出一幅科学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大力推动产业扶志和民生扶智的脱贫“作战图”,变昔日“大水漫灌”为“精细滴灌” 脱贫路上,春风化雨

■杨涛“小痛小病,不用跑到镇卫生院,村里就能治疗报销。”去年12月21日,纳溪区打古镇会龙村一组81岁的唐有才拿着药走出村卫生室。会龙村是纳溪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村里共有村民826人,由村卫生站...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