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自制近5万个木耳菌棒 白节农民尝到“甜头”

泸州日报 2017-12-21 11:31 大字

■曹超 尧理 本报记者 简放鹏

“这自制木耳菌棒硬是划算,不仅菌棒安放进楠竹林后变质腐烂率不到1%,每个菌棒的成本也减少1.2元。今年我的近5万个菌棒比从菌种场购买要少花费近6万元。”不久前,在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7组村民冯再国的家中,他一边忙着包装晒干的红木耳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楠竹林中看到,冯再国安放在楠竹木中的一排排整齐的红木耳菌棒上挂满了鲜嫩的木耳。

“可别小看这些菌棒,一个要采收3两干木耳,可卖9元钱。”冯再国告诉记者,他今年的近5万个红木耳菌棒是他自制培育而成的,他采用木屑为原料,加入玉米粉、麦麸皮进行混合,并经18个小时的锅炉高温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注入红木耳菌种,并进行装袋。在存放2个月、菌棒长满菌丝后,才移入经过打理并安装好自来喷水管道的楠竹林,进行露天培育。在楠竹林温度20℃到25℃的条件下,每个菌棒可收获3至5茬木耳。这样,不仅木耳的生长周期更加符合露天培育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投资成本。

冯再国介绍,从去年冬天准备利用楠竹林下地培育露天木耳开始,他就早早在制作菌棒上想办法。他在泸州一菌种场经过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后,引进了一套制作菌棒的设备。这个设备可以自给自足,自己制作的菌棒比购买的菌棒要坚固,成本也更低,实现了节支增收,提高了木耳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移入楠竹林中因雨水可能注入木耳菌棒内造成腐烂带来的损失,冯再国还为每个菌棒口都专门扣上了一个金属盖。这个金属盖较好地阻止了雨水渗透进菌棒内侵蚀菌丝,确保了木耳的健康生长。

今年,冯再国靠着自己制作的近5万个红木耳菌棒,预计可收获近7500公斤干木耳,每公斤按60元计算,价值近45万元。

“明年我要带领周边群众一起种,无偿提供技术帮助,为更多村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谈起以后的打算,冯再国笑着说。

新闻推荐

泸州市第3期乡村学校少年宫 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肖婷)昨(19)日,泸州市第3期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市教育实践基地举行。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来自三区四县的90名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将接受专业的舞蹈、武术、手工等课程...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