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谋划、引进到保障建设一气呵成 泸州:项目全生命周期链条环环相扣

泸州日报 2017-12-13 11:50 大字

四川威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6条手机生产线“火力全开”。本报记者 牟科 摄

■本报记者 罗森波

进入12月,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四川威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6条手机生产线“火力全开”。该公司对全年实现7亿元产值底气十足,目前手机日产量约为1.5万台。

这个项目是泸州市今年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从引进到落地,再到快速推进,威恳通讯项目的背后,折射出泸州推进“项目投资攻坚年”的完整轨迹,这个轨迹涵盖了从谋划到引进,再到保障建设一条龙式的推进体系。

重谋划,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找项目。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泸州必须千方百计补齐客运铁路短板,渝昆高铁、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泸遵铁路、新建叙毕铁路(川滇段)在泸州“规划本子”里应运而生;意在培育全市接续替代产业,泸州北航研究院项目、泸州国家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等时常刷新建设速度,智能终端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得以高点起步……

重谋划,还在对接国家规划中挖项目。围绕国家重点投向,泸州设立“十三五”重点项目库,储备了1597个、总投资1.38万亿元的“打基础、促转型、建中心、惠民生”重大项目,并将通过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分批实施;响应“中国制造2025”,泸州市推出“泸州行动方案”,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西部(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跻身其中。

重引进,搭建招商平台。通过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国际投资大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四场招商引资活动,带动超过1200亿元投资额和100多个项目,为“项目投资攻坚年”打下基础。

重引进,也在于加快走出去。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主动服务全川、主动融入滇黔、主动对接沿海沿边沿江城市,特别是与上海、武汉、南京等港口合作实现内陆航运出口“一票制”,与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天津滨海新区等20个城市和自贸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青岛前湾保税港共建“一带一路自贸驿站”,让该片区“内陆自由贸易港”角色更为清晰。于是乎,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以来签约项目74个、协议引资495.8亿元,万达、中信等世界500强和知名大集团、大企业相继落户。

重保障,做好服务工作。年初,泸州市就明确要在土地、金融、政务服务环境等方面改革创新,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解决用地难,泸州市落实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梯度保障机制,采取点供、复垦、调剂等措施,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解决融资难,泸州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充分运用直接融资工具和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股票等多渠道融资,将资金有针对性地“送”到最需要的企业“手”中。创造企业投资良好环境,泸州市建立投资项目直报制度,一般问题随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组协调解决,特大问题直接上报市委、市政府,做到立说立行,特事特办,解决问题不过夜。

重建设,促早开工早投产。四川友信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晏红英透露,企业从签约到生产出第一台手机,仅用时122天。这样的“泸州速度”与“保姆式”服务分不开,“泸州各级领导是公司的‘常客\’,大事有人牵头,小事有人跟踪,有什么问题都会立即解决,没有一点拖拉,这让公司项目建设一直很‘顺溜\’。”泸州市“秘制”的保姆式服务,也让一大批项目迅速落地:10月底,泸州市集中开工100余个城建、产业、交通类项目,总投资逾621亿元,囊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终端、绿色建材、航空制造、现代医药等领域。

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链条一环扣一环,泸州项目投资一直“高调”运行:1至11月,全市609个重点项目共计完成投资1496.7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6.7%,超时间进度5%。

新闻推荐

减资 公告

经本公司股东决议:注册资本从1亿元减至6668万元。现予以公告,请债权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本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逾期不提出的视其为没有提出要求。四川诚佐建筑劳务有...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