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寒门优教 老树新花 ——记龙马潭区下大街小学校自励之路

泸州日报 2017-11-16 09:39 大字

■本报记者廖强

龙马潭区下大街小学的前身是劳动街小学,由于城市功能变化,区级机关搬离和政治、商贸中心转移等诸多因素,这所原本的城市小学逐渐变成了城市边缘化学校。面对困境,下大街小学不断反思:唯有改革,才是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猛药实现逆转。近年来,下大街小学细致调研,乘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风,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养习惯、推课改、提质量、创特色”的响亮治校思路,以“猛药”使学校实现完美逆袭。

课改练能 自主自信

11月6日早上,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刘维不急不忙来到教室,“小老师”陈瑶已经在讲台上带领同学们进行阅读。刘维没有马上走上讲台上课,而是站在教室一旁,面带微笑观摩课堂,同学们也没有因为老师的到来而中断学习进程,而是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刘维介绍,这是学校打造的“自主学练”课堂,目的是发现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兴趣,交给学生自主学、自主练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自主练的习惯。老师放心把课堂交给同学们,只需要在旁边引导和点拨,静待花开。

每当课堂抛出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举起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生怕错失回答问题的机会。一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了发言和回答的机会,他们个个自信大方,有的还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课堂氛围生动活泼。

“自主学练”倡导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更极大鼓舞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课改以来,下大街小学教学成绩大为提升,同学们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硬性管理 柔性关怀

前不久,下大街小学教师陈永莲在生日当天收到了一条特别的祝福:“妞妞,生日快乐!”到现在,陈永莲还舍不得删除这条短信,“感谢学校领导记得我的生日,我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原来,下大街小学每名教师生日,学校都会发送祝福短信,一句简单的话语包含了美好的祝愿。

“学校管理的要点在于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任何管理形式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校长王泽忠认为,执行要刚,更要讲柔,要尊重教师们的情感体验,因为积极的情感能让人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工作。

在下大街小学,每当老师遇到困难或者特殊情况,学校都会考虑他们的实际,充分发扬柔性管理。少一些生冷僵硬,多一些人性关怀;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宽容理解,下大街小学以人为核心的柔性管理,把教师看作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柔性管理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理。下大街小学在纪律制度、备课、磨课、评课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公生明,严生威。有敬畏之心,才能令行禁止。”王泽忠说。

墨韵留芳 飞扬生命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下大街小学学生大方主动向老师敬礼问好,校园干净整洁看不到垃圾,随处可见学生作品装点着美丽校园……近年来,下大街小学在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融合上抓创新,依托蒋兆和精神,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让“墨韵”作为特色办学支撑点。

王泽忠解释,“墨韵”就是通过诗文书画等艺术培养显其形,把艺术提升到美的层面育其质,“墨韵流芳”推进校园文化主题,弘扬兆和精神、传承墨家思想,凸现“墨韵砺人——绽放生命,放飞梦想”。

下大街小学充分利用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人文景观等载体凸显“墨韵”文化;改善橱窗、走廊、墙壁、建筑物、画廊等媒介宣扬教育理念,抓实精细管理,建设浓厚的“墨韵”文化氛围,达到处处有文化、时时受熏陶效果。

同时,该校以“生命精彩——寻找最美墨韵小龙人”“节俭·小小理财超市”“兼爱·爱心义卖”“仁爱·墨韵礼仪”等活动,进一步开发学校德育教育。社团活动结合少年宫建设,设立舞蹈、合唱、表演主持、古筝、科技、书画等项目,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实践活动开设调查、服务、体验活动以及“墨韵·才艺达人”、“墨韵·绝活吉尼斯”等,有效拓展学生教育渠道。

推课改冲破困境,下猛药治愈沉疴。自2012年教学结构改革以来,下大街小学连续5年素质教育综合目标考核获全区特等奖,教学质量、教研、师训、科研等多项次获全区特等奖;荣获四川省红旗大队、卫生先进单位、无烟学校,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科技示范学校、绿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课改先进学校等荣誉。学生王谭弘烨作品《水利摩天轮》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参加全国少代会;石净语获得全国故事演讲特等奖,当选2017泸州春晚节目主持人;石纹文被评为泸州市“最美少年”。

新闻推荐

北京客人证件包不慎遗失 泸州环卫工人热情帮寻完璧归赵

■本报记者周雪梅14日晚,来泸出差的卢先生到大梯步文化广场欣赏美景,无意间将证件包遗失。为此,卢先生万分焦急。幸好,证件包被大梯步的好心环卫工人帮忙找到并归还。15日,卢先生发现,证件包不见了,里面...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