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泸州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 可持续发展示范市有基础 ——专访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第三方评估专家张文忠教授

泸州日报 2017-11-15 11:50 大字

■本报记者 罗森波 北京报道

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泸州在2007年至2016年的转型十年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探索出了哪些经验?对于未来转型发展又应如何谋划、怎样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11月11日来到首都北京,专访了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第三方评估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教授。

泸州转型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您是我国资源枯竭城市第三方评估专家,又是泸州的老朋友,是否可以总体评价一下泸州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情况?

张文忠:泸州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在2007年至2016年的转型十年中,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效和经验,而且在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考核评估中,连续两年评得了优秀。这样的成绩,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是非常难得的。应该说,泸州作为油气型资源枯竭城市,其转型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泸州新旧动能转换等在全国

具有示范作用

记者:您认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难点有哪些?在您看来,泸州这几年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泸州的这些探索是否具备在全国推广运用的可行性?

张文忠:资源枯竭城市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难点,比如说区位条件相对差、资源依赖性比较强、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保障压力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但泸州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且值得全国相关资源枯竭城市学习。第一,推动城市由工业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这是非常大的跨越;第二,打造了泸州国家高新区、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等转型平台,推动GDP增长了3.5倍,这样的成效在全国是很难找到的;第三,产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单一的、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转换为多元化、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而且物流、健康等服务业还走在了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前列;第四,这几年泸州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石漠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城市宜居性和城市宜居建设取得了突破;第五,泸州主动契合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城市群发展等战略,在基础设施,交通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方面取得了实效,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我认为这些成效,都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泸州市委、市政府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下,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再就业工程等,在全国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自贸区推动泸州与长江

上中下游城市有机契合

记者:今年4月1日,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挂牌运行。您认为,泸州应该如何把自贸区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

张文忠:坦率地讲,自贸区建设为泸州资源枯竭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动力。泸州拥有四川最好、最大的港口,应该进一步抢抓机遇,通过自贸区建设,带动相关城市产业和改革开放发展,推动泸州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有机契合和发展。

创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记者:泸州有意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对此,在顶层设计上,泸州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选择接续替代产业上,泸州该从哪些产业进行突破,又该如何增强这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文忠:我认为,泸州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有能力、有基础。目前,泸州市委、市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的思路,也就是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非常好的。但在此基础上,要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城市群发展、自贸区建设等国家大战略进一步契合,提高站位,努力寻找自己的增长点、突破点,增强未来转型发展的活力和推动力。

总体来说,泸州这几年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产业发展模式是非常成功的。但实现产业突破和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高端化水平;二要把文化和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新抓手和切入点,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的增长动力;三要和泸州的资源和区位禀赋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泸州作为四川省重要港口和对外通道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升物流和与物流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四要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宜居宜业的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资源,吸纳全国各类创新主体和发达地区高端产业入驻;五要把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让绿水青山成为泸州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依托。

新闻推荐

纳溪区法院 召开审务监督座谈会

本报讯(林万泉李小川蔡利霞)近日,纳溪区法院邀请区司法局、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代表等20余人,组织召开了“审务廉洁监督座谈会”。在充分肯定纳溪区法院各项工作的同时,与会人员从提升审务效率和质量...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