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一根竹子吃到底”的全产业链 一个产业园带动一方竹经济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11 08:05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金其云)“我的竹子从上月开始砍,现在都快结束了。这两三年我加强了竹林管理,亩产比过去至少提高了1吨,按1吨500多元的收购价。我家20亩竹子就增收1万元。”11月1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七组农户胡友平说,“这两年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在纳溪区开建,于9月底正式开园,吸引了10多家企业‘把一根竹子吃到底\’,我们的竹子更好卖了!”

纳溪区地处川南几大产竹基地腹地,竹林面积多达76万亩,交通便利。但是,长期以来,丰富的竹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附加值较低。5年前,该区将竹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四大产业”之一,此举正契合了泸州市发展竹产业的思路,最终,泸州市将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布局纳溪。今年9月,园区一期工程建成,目前10余家加工企业陆续入驻,为纳溪竹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园区实现了 ‘教科工贸\’一体。园区与国际竹藤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培训、试验和转化科研成果。建有全省唯一的竹资源线上市场信息平台,随时显示竹木市场行情,开展网上交易,线下还有近300亩竹产品展销平台。”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加工企业在此发展竹制新材料、竹食品药品、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打造竹产业链条,使一根竹子进园区后全部形成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我们 ‘突出二产——竹 工 业 、 带 动 三产——旅 游 业 、 提 升 一产——竹基地’的目标。”

据黄烈忠介绍,为保障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的原料供应,两年前,由区林业局提供主要技术支撑,组建了全区最大的竹专业合作社,利用区林业局每年数百万元项目资金,引导老百姓进行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黄烈忠说:“基地建设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产量越高越好,只要每亩提高0.5-1吨,农民就有搞头。目前,76万亩竹林已改造完24万亩。”

入驻园区的泸州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家洪说:“我们通过竹循环经济‘把一根竹子吃到底\’。比如楠竹,只用中间两节做家具,其它的用来生产竹筷、烧烤签、竹炭、菌渣。我们还将经过开片、拉丝、脱糖、防霉防虫工序处理的竹签,发放给周围几百户农户,让他们做成灯饰,以提高附加值。”

纳溪翠园竹业专合社白节分社理事长彭福建说:“有了竹产业园的带动,我们着力指导农户提高了技术和管护水平,而且,农民的竹子不再是做成箱板 (建筑工地搭架用的材料)低廉地卖掉,由于园区对竹子的利用更广了,农民的竹子从以前的供大于求变成根本不愁销了。”

胡友平说:“以前我不舍得管理,现在我每年都要施肥、松土、薅竹林,还想在竹林下养鸡、种木耳。”

新闻推荐

泸州市开展安全生产 综合督查和大检查考评工作

本报讯(卢芳记者周雪梅)11月7日,记者从市安监局获悉,从7日起至12日,泸州市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和大检查考评工作,考评结果将成为2017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本次大检查考评重点为安全生产大...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