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漫酒城添春色 ——泸州建设生态文明扫描
泸州城市洋溢着满满的绿色。本报记者 牟科 摄
■本报记者 简放鹏
泸州的生态文明,市民感受得到。“每天早晨在小区周围跑步,到树荫下做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特有精神。”泸州市民赵静讲道,一种幸福感写在脸上。
泸州的生态文明,外来的客人也感受得到。日本果树专家长柄稔到泸州开展技术指导7天,感触颇深:“泸州是一个大气的城市,非常漂亮、干净;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鲜花,地处长江边,很有诗意;泸州人对人热情、亲切。遗憾的是,我在泸州时间短,没能看遍泸州所有的美丽。”
多年来,泸州市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打造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绘就了“绿漫酒城添春色,风过泸州带酒香”的靓丽景观。
一个城市两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从2008年以来,泸州市将发展城市森林与满足民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每年以40万亩的速度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城郊生态风景林、城乡生态长廊等生态绿化。2011年,泸州获得了国家生态最高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对此,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程洪认为,泸州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创森中,把“民”字写得很大,把“民”字写得很实,想了很多好办法,做出了一篇大文章,实现了还绿于民、寓教于民、怡情于民的目标。
3年后,泸州又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不出城而赏园林之美,居闹市而享花香之怡,成为一座“城在林中、人在花间、行在树下、四季常青”的山水园林城市。
一个城市两个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8月4日,国家林业局认定黄荆老林符合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的条件。这意味着泸州同时拥有了两个国家森林公园。
早在2011年,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就对泸州市的两件“珍宝”——黄荆、佛宝两个原始森林颇感兴趣,原因是一个城市拥有两个原始森林很罕见。
上百万亩的黄荆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纬度仅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林带,被誉为北纬28°线上最后的处女地,堪称野生动植物基因库,荣膺“中国十大新美景”,成为生态旅游新秀;60万亩佛宝原始森林跻身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林海”著称。
对此,专家们认为这两个原始森林是“地球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树种保存完好、物种十分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带”、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如今,两个原始森林都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滨江路获得联合国大奖
漫步“两江四岸改造”后的泸州滨江路,总有一种“在森林中观赏长江风光”的妙趣,总有一种“一出门就是公园”的惊喜。这个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殊荣,并且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地方,散发出怡情之韵,让20多公里长的滨江路沿线,都变成了景区。到了夜晚,江中画舫亮灯唱晚,与斑斓多彩的夜景交相辉映,使“城下人家水上城”的酒城更加美丽。
此前,全国部分网络名人到滨江路参观,还没下车就直夸滨江路有情调。独立财经观察家、时评家侯宁情不自禁地说道:“第一次到泸州,感觉泸州酒很香,滨江路很美。”
在参观滨江路后,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说,泸州“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建设暨整治工程,将城市文化、水文化、酒文化融为一体,把众多的亲水空间让给了百姓,提高了泸州城市的品质。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泸州市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推动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以城区绿化为中心、以城郊林带为网络、山区绿化和原始森林为屏障的城乡绿化体系。
市林业局负责人认为,泸州市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四个特点:一是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2%。二是城镇绿化持续加强。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7.8%,绿化覆盖率达到4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4平方米。三是绿色通道不断延伸。新增公路、铁路绿化面积3万亩,道路绿化率达到84.3%。四是绿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参与绿化更加积极,爱绿护绿深入人心。
新闻推荐
9月12日,泸州市公安局龙马潭区分局莲花池派出所深入辖区,开展打击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活动,强化辖区群众防诈骗意识。此次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50余次。图为...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