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 自贸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肖婷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泸州跨入自贸新时代。
4个多月来,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设立,为促进泸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泸州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动能。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发展步伐放缓,新兴产业逐渐占领市场经济新高地。实现新一轮的产业振兴,自贸区建设是重要推手。
很快,新产业在川南临港片区见到成效:6月30日,首台“泸州造”手机在川南临港片区正式下线。8月8日、8月15日,入驻川南临港片区的两个智能终端项目先后投产,智能终端产业方兴未艾。
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正式签约40个智能终端项目,包括诺亚信、赛博宇华、洲际恒通、威恳等17个手机整机项目,以及生产主板、显示屏、摄像头、TP等23个配套项目,签约金额达119亿元,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400余亿元,解决近万人就业。
凭借着良好的地域优势及自贸区政策,口岸贸易业、汽车制造业等类企业陆续进驻,新兴业态在泸州遍地开花,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自贸区的设立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温床和沃土。目前,12家金融机构已入驻自贸区。其中,银行金融机构6家,泸州商业银行新设自贸区支行已批复,龙马潭农商行自贸区支行、成都农商行泸州分行正在开展筹建工作,入驻基金公司3家。财通证券、中联金安保险中介公司近期开业;与深圳前海两型金控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多家金融机构的入驻,逐渐构筑起川南临港片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金融服务环境。为了更好解决企业有技术、有产品却缺乏资本的尴尬困境,川南临港片区搭建起政府参与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由政府投入一定资金,让供应链金融平台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公共财政的撬动能力,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川南临港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在制度建设上“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同时不断创新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而随着川南临港片区加快建设,各项制度创新任务不断完成,泸州抓住这一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将全面助推泸州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今年高温天气与闰六月无直接关系 “泸州气象LZ”上线,查询天气快捷、准确
本报讯(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今明两天,泸州市天气仍以多云到晴为主,午后到傍晚局部地方有雷雨,最高气温维持在35℃以上。市气象台微信订阅号“泸州气象LZ”已于近日上线。这是记者昨(16)日从市气象台获...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