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条达氏鲟胭脂鱼有了“身份证” 用作省水产研究所科研课题
■本报记者 简放鹏
11日,泸州市增殖放流了5.2万尾达氏鲟、胭脂鱼、岩原鲤珍稀鱼苗,其中近200尾达氏鲟、胭脂鱼有“身份证”,用于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科研课题,即追踪放流后苗种在野外的生长情况,这在泸州市尚属首次。
当天,在长江泸州段,一些放在塑料盒的达氏鲟、胭脂鱼,与其他待放流的鱼不一样,鱼的背鳍上方插入了一个3厘米左右长的黄色标记——矛标。除了这个体外标记外,体内还藏有“身份证”。
“这个芯片,相当于达氏鲟的‘身份证\’。有近200条达氏鲟、胭脂鱼样本植入了体内芯片和体外矛标,并记录保存其遗传学标记,保证了其身份的独一无二性,从而更好地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市水产渔政局局长谭德卫介绍,芯片植入鱼体内后,通过此芯片有助于为这些珍稀鱼苗建立生长档案,记录它的祖系、生长发育、繁殖等情况,以便更好地研究、保护。
据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主任龚全介绍,由于苗种的放流时间、放流时的身体情况、以及体长、体重、联系方式等数据,都将记录在电子芯片上。无论这条苗种游到何方,身体里的电子芯片都将记录它的资料。有了电子芯片作为技术支撑,为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下一步开展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珍稀鱼苗的配对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对推动四川省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8月8日,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会见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乐斌并共同出席签约仪式。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国科控股副总经理陈晓峰代表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