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内外兼修” 小举动折射大文明

泸州日报 2017-07-31 19:0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强活力:

家庭“小文明”助推社会大文明

80多岁的黄兆蓉特别爱管“闲事”。在龙马潭区安宁街道云台社区,黄兆蓉远近闻名:邻里吵架、夫妻闹别扭,她是调解员;谁家需要帮助,她伸出援手;有不文明行为,她上前制止……如今,黄兆蓉又当起了社区文明劝导员,每天走街串巷宣传城市文明。

她的“热心肠”也深深影响了家人。每年重阳节,黄兆蓉的儿子甘光平都会出资为社区老人发放小礼品;社区老人有困难,她的儿孙们主动相助。

近年来,泸州一方面以家庭为载体,通过培育良好家风,夯实城市文明软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激励人,不断弘扬社会新风气。

江阳区的廖胜利家庭是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之一。廖胜利是一名警察,妻子柯江红是一名记者。多年来,夫妻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持续为民间山地救援工作提供志愿服务,并多次组织参与义务救援。廖胜利家庭的事迹感染并带动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今年,泸州市还将从孝爱和乐、亲善教子、勤俭自强等多个方面,评选出100个最美家庭,让更多家庭“小文明”助推社会“大文明”。

强管理:

礼让斑马线形成文明好习惯

交通秩序好不好,是观察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窗口之一。

大力提倡“斑马线上的文明”,去年6月,泸州在全省最早开启“车让人”行动。之后,泸州首条“5321”车让人斑马线亮相。

按照“5321”安全礼让行车规程,驾驶员在距离路口50米处,应观察行人并减速;在距离前方斑马线30米外,应提前减速;在20米外,车速应减到15公里/小时,随时准备刹车;距离斑马线10米内,有行人过街时,必须停车让行。

如今,泸州一些示范斑马线前的路面上,都标了“50米、30米、20米”的距离提示。再往前,紧挨斑马线的路面上,“车让人”三个白色大字十分醒目。

“车让人”,国内城市杭州是典范。但与杭州初期从公交车、出租车试点不同,泸州一开始就将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车辆。对此,市民纷纷点赞。70岁的市民吴晓茹说:“现在过马路十分安心。”

为形成“人车相让”的良性互动,今年6月,泸州还在辖区主干道交通路口增设“行人等候区”。文明劝导员李霞说:“有了‘行人等候区\’,站在斑马线上等绿灯的行人少了,劝导工作比以前也轻松多了。”

(原载于2017年7月30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纳溪区建成三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本报讯近日,笔者从《国家标准委关于第八批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目标考核合格的通知》获悉,泸州市纳溪区林下鸡养殖、茶叶栽培与茶庄经营两个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列入第八批全国农业综合...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