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保洁阿姨郑方珍:上班打扫卫生,下班“打扫心灵”
郑方珍
连续14年,每年义务献血800毫升;2020年至今,累计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120余次……谁能想到,这些暖暖爱心的“主人”,竟是一位身体四级残疾的保洁阿姨。
55岁的郑方珍,在酒城宾馆工作16年,负责员工宿舍的卫生与消防等工作,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从2020年4月起,她又给自己找了一份“兼职”:担任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志愿者。
◎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猛
每月4天假
全部用于参加公益活动
清晨5点起床,洗漱后穿上工作服,郑方珍快速打扫完酒店员工宿舍公共区域的卫生。出门前,她特意叮嘱丈夫:“我今天回来得晚,吃饭不要等我,下班前记得帮我打扫酒店办公室的卫生。”
之所以早起,是因为当天要去叙永县参加一场公益活动,郑方珍得在7点前赶到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楼下,与其他志愿者一同乘车前往。自2020年4月起,类似场景便成了郑方珍的生活常态。尽管每月只有4天休假,但她全部用于参加各种志愿者公益活动。即便在工作日,只要协会有事,将工作交接给同在酒城宾馆上班的丈夫后,她也会毅然前往。
身边的人都知道,郑方珍自己其实也是需要被关爱的“弱势群体”:早年在广州一家玩具厂打工时,左手食指和无名指被机器碾碎,鉴定为四级伤残;夫妻二人收入微薄,却要供两个孩子读书;一家四口常年租住在瓦房里,至今也没攒够买新房的钱……
在一些人眼里,郑方珍有些“傻”,有做公益的时间和精力,何不去做兼职挣钱?郑方珍却有自己的看法:“早年我在工厂受伤,老板不忍心解雇我,调我去食堂上班。如今酒城宾馆的周总,经常默默地资助贫困学生;还有圆梦关爱协会会长陈西达,坐在轮椅上也要去帮助别人……”
给留守儿童几块糖、为残疾人家里打扫卫生、陪孤寡老人聊聊天……这些举动换来的感动、拥抱和泪水,都给郑方珍的内心带来满足,也坚定了她继续投入公益事业的信心。
“不近人情”
谢绝志愿者补助
这位和蔼可亲的保洁阿姨,也有“不近人情”的一面。
去年“9·16”泸县地震后,郑方珍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在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组织的100多位志愿者中,她是年龄最大的一位。“我们早上7点出发,晚上10点后才回到家。帮忙搬运救灾物资,在安置点照顾小孩和老人,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5天,郑方珍没叫过一次苦,也没喊过一声累。
“这几天在泸县辛苦了,钱不多,协会的一点心意。”在返回泸州的车上,会长陈西达将一个小红包递给郑方珍,没想到竟被驳了“面子”,“如果拿了补助,志愿者的身份就变味了,再说协会开展工作也需要钱,可以拿去帮助更多的人”。
每月有五六天要参加志愿者活动,郑方珍在叙永、泸县、纳溪等许多乡镇留下了足迹。对她来说,每次慰问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都是在“走亲戚”。
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郑方珍与许多残疾人、孤寡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黄舣镇80多岁的老人罗太伦就是其中一位。“每次到他家里,夫妇二人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而离开时,又会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郑方珍自幼在泸县兆雅农村长大,了解农村孤寡老人生活的艰难。“我读书不多,但跟他们能聊到一起。送一点慰问品,陪老人聊会儿天,帮他们收拾屋子打扫卫生,这些很小的举动,都能让他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郑方珍是有底气的。只要协会有活动,丈夫就会主动承担她的职责;单位同事也主动分担她的工作;儿子和女儿则会打来关心问候的电话……她说,之所以能做到风雨无阻,家里人及单位同事是自己强大的后盾。
如今,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儿子在成都读书,郑方珍常常忙得无暇顾及儿女。“我快到退休年龄了,平时不打牌也不跳舞,没什么爱好,还是继续做一名志愿者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茂)2月7日,泸县县委组织部、云锦镇联合在云锦镇长潮村倒碑湾水库,开展2022年“重建美丽家园,共建幸福小康”义务植树...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