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建 勇敢迈向新起点 泸县“9·16”地震抗震救灾纪实
玉蟾街道安排应急避难场所,并搭建应急设施
医护人员为安置点群众进行健康体检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赠蔬菜(曾佐然 摄)
泸县民兵开展救援工作
2021年9月16日凌晨4时33分,泸县发生6.0级地震,全县共计16万人受灾。
随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III级应急响应,四川启动II级应急响应,泸州市、泸县组建“9·16”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启动I级应急响应。全县人民团结奋战、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紧急救援的战斗。◎ 曾佐然 黄祖泉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地震发生后,泸县第一时间调集医疗、公安、通讯、电力、综合应急等12支县级专业救援力量,20个镇(街道)常备应急队伍和17支社会应急力量赶赴震中。泸州市调集消防救援队伍、113地质队、135地质队、武警、民兵、红十字会山地救援等抢险救援力量前往泸县增援。同时,成都、宜宾、自贡、内江、南充、丽水等地的应急救援力量陆续到达泸县。7400余人的救援力量按照“逐户核实、不漏一户、人人见面”的要求,全覆盖开展拉网式搜救排查,完成20个受灾镇(街道)两轮全面搜救工作,搜救被困群众153人,收治伤员146人。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党旗在震区高高飘扬,闪耀初心的力量。人民子弟兵上演“生死突击”,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悲痛奋力抢险……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决不放弃,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熠熠生辉。
安置
关怀温暖万家
在灾难降临的时刻,爱的力量也在不断传递、凝聚。省、市、县三级组织力量对灾区房屋损毁等情况开展精准核查,严格按照“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组织76548名群众紧急避险。紧急设置安置点121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15958人,调拨救灾帐篷5490顶、折叠床2.06万张、被子2.06万床、生活物资6.8万余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中央、四川省紧急调拨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泸县开展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等工作。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月15日,泸县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4亿元,救灾、生活物资4.28万件。
为给受灾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泸县对集中安置点进行优化,将受灾群众转移到结构更安全、设施更完备的区域,增设移动厕所、浴室、开水房等基础生活设施,满足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组织“文艺轻骑兵慰问演出”“帐篷里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活动,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生活。
9月21日,灾后第六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一天,泸县各个安置点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厚的节日氛围。大家吃月饼、做手工……欢声笑语渐渐冲散了地震的阴霾。
重建
在奋斗中重生
9月27日,泸县终止地震I级应急响应,抗震救灾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县委、县政府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主任的恢复重建委员会,召开了地震恢复重建动员部署会,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迅速打响恢复重建“集结战”。
泸县全面开展受损建筑安全鉴定工作,及时出台过渡期安置和危房维修加固、拆除重建补助等一系列政策。国庆假期,全县机关干部取消休假,全覆盖开展“走服引”活动,走访群众130704户,收集并解决问题7000余个。
泸县充分发挥“中国建筑之乡”的产业优势,动员县内84家建筑企业,对地震烈度6度区内的镇(街道)实施对口援建。组织召开政银企融资对接恳谈会,7家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约30亿元。
泸县坚持“不安全必撤离、未验收不复产”原则,对重点企业、在建工地进行全面排查,帮助指导111家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也高效推进。
泸县坚持“鉴定一所、安全一所、复学一所”的原则,分批次、分学校、分年级有序组织学校(幼儿园)复学复课。截至10月9日,全县265所学校14.5万名学生全部复课。
泸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灾后恢复重建是事关泸县人民福祉的民生大事,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推进,因地制宜,将重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形成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民生保障、全域恢复的灾后重建新局面。
与奋斗同行,与未来握手,泸县正迈出坚定的步伐,走向新生。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征服厄运中出现。抚平创痛,恢复重建,泸县把重创变为新跨越的起点。
新闻推荐
杨其生(1904—1935),云南盐津人,10多岁时,给昭通副镇守使陈再光当勤务员,后随军到南京参加十九路军,接触进步人士,思想受到启迪。...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