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布新局下好先手棋 谋佳篇走上创新路
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风景美如画。记者 牟科 摄
泸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愈加强烈。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书写中,泸州市聚焦群众期盼,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释放发展红利。
10月的泸州,秋色正浓。由村到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在提升。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泸州谋佳篇、布新局,下好先手棋,行进在探索创新之路,推动“物理合并”产生“化学效应”。
◎ 记者李家平
A
一个村的“文化+”探索
在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的十里渔湾生态园,有游客在鱼塘边垂钓,享受休闲时光。在一块面积约20亩的土地上,成片的格桑花已经盛开,两名自驾游客在这里停车拍照。其中一名游客说:“这十里渔湾真是一个文化旅游的好地方,我为这个地方点赞。”
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推进中,大冲头村着力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该村与龙马潭区文联下属的摄影家协会、书画协会、音舞协会签订共建工作室协议,开展共建活动,打造优质的文艺骨干队伍;打造乡村记忆工程,展示村志村史、农耕文化、家族家谱等,增强区域文化认同。该村还打造智慧旅游,在十里渔湾、文化广场等重要节点场所,布局设置无线WIFI,畅享智慧旅游。
“文化+”,是大冲头村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的重要探索之举。该村着重打造农旅、文旅、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例如:实施农事体验、采摘、渔文化、科普教育、百家宴等与旅游融合发展,并探索在十里渔湾核心养殖区建设水上浮岛,进行无土栽培绿植、花卉等,同时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该村按照体育+旅游的模式,举行了两届松滩湖环湖马拉松赛。
大冲头村还大力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比如:在十里渔湾试点打造太阳能广播,进行电子书播放、大事件播放等;利用电子阅览室提供电子书阅览;利用文旅龙马微信公众号、川工之家、学习强国等APP,推广电子书、有声书等;实现全村光纤的全覆盖,进而实现户户通、网络的全覆盖。
这些举措,极大地拓宽了村民对数字文化的获取渠道,提升了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大冲头村党委书记肖运辉说:“两项改革以来,全村围绕文化+农业、文化+渔业、文化+体育,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和赛事,让村民享到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乡村变得更美了,也让村民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接下来,全村要在现有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基础上,创建全国文明村。”
B
一个镇的文化辐射力提升
在泸县云龙镇综合文化站的一间体育健身室里,8名文艺表演志愿者正在排练舞蹈。其中,54岁的志愿者梅民春说:“我是舞蹈爱好者,每个星期都去公园教大家跳舞,镇上、社区都很支持我们,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排练场地,条件很好。”
云龙镇党委书记徐启良介绍,两项改革以来,云龙镇建成文化活动阵地面积8232平方米,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有场地、有队伍、有载体;通过建设“民用民乐民爱”文化阵地,向场镇居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完善机制,推出文化共建共享和文明创建,并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服务场镇居民。云龙镇先后建成月亮湾文化广场、云龙健康公园、大水河文化广场、机关篮球场等占地20亩以上文化文艺活动阵地6个,所有文化阵地均免费对外开放,实行专人管理,真正让场镇居民共享,每天人流量达1000人。该镇打造了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置了公园、健身器材、运动场、舞蹈室、有声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其文化效能辐射全镇。
服务农村居民。以云龙镇达康社区为样板,云龙镇升级改造了大水河、云丰、战旗等村的文化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村和社区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文体设备,建成文化院坝6个,实现了每个村都有体育运动场、图书室、电影放映场等“一院四室”文体活动场所。
文化共建共享方面,云龙镇推动市、县、镇三联动共建文艺工作室,与泸县一中同频共振,实现共建共创、共办、共享,并联系优质市县文化资源下沉到镇村组,培育一批文艺人才、创造一批本土作品、展示一批本土优质文化,以多种主题开展文艺活动。
文明创建工作方面,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达康社区挂牌,下设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月月有主题、天天有实践”的原则,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将线下活动与线上信息有效对接,探索建立“点单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实现供需互动、精准服务。
云龙镇拥有文保单位1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利用这些优势,该镇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投入资金维护龙桥、戏楼,在伏耳村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农耕文化小道,收集整理出“故事性”老物件300余件,讲好老故事、留住乡愁,让在外人士拥有“家乡文化认同感”。
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云龙镇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了保障。镇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设置文化专干岗位1个,各村(社区)配备1名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力。全镇共有文化志愿者150余人,专业文化文艺队伍3支、业余队伍15支,文化文艺队伍成员基本由文化、教育等系统退休的职工以及民间文艺爱好者组成,主要服务于广场舞、军鼓、书画等类型的文化活动。云龙镇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每年村(社区)不少于20%的运行经费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约2.5万元),镇级文化活动经费不少于10万元。
C
一盘“棋”的创新布局
两项改革后,泸州市确定了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点任务和总体目标:围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村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数字化建设行动、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五个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到2025年,全市建成省级20个、市级130个、区县级480个样板村镇。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实现布局优化、服务优化、机制优化、队伍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务设施使用效率显著增强,从而建成覆盖乡村全域、满足群众需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如何实现以上目标?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小蓉介绍,泸州市将采取一系列创新手段,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开展基层数字文化建设,向目标挺进。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目标布局,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老问题和两项改革以来出现的新情况“一并考虑、一并实施、一并解决”;对服务半径扩大、服务人口增多的乡镇和村(社区),增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点,并在人员、资金、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给予倾斜。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泸州市致力于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实现定制化配送与运营、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打造城乡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醉美泸州·百姓舞台” “全民阅读·书香酒城”“酒城文艺轻骑兵”“流动图书馆”等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推广,深入推动“一县一区一品牌”特色文化建设;推动传统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向特色总分馆建设转变,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和文化空间,扩大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基层数字文化建设。泸州市将持续加强数字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电脑、网络电视、手机等终端便捷高效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库建设,通过数字技术提高文物保护和非遗等数字化记录、整理、保存和保护力度,加快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构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加强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站)、监测台(站)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全覆盖,结合5G通信技术零延时、可交互的传播特点,借助新媒体让公众方便快捷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文莉)22日,泸州第一家“社区法庭”——龙城社区法庭在泸县玉蟾街道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据介绍,将“...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