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里的小课堂 做手工玩游戏 儿童服务站内欢乐多

川江都市报 2021-09-21 16:47 大字

老婆婆身体虚弱,程健强背着她到指定救治点的急诊科治疗

◎ 记者 燕伟民

“小朋友,我们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好吗?输了的要表演节目哦”“好”……9月17日,在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安置点内,儿童服务站帐篷里聚集了20余名小朋友整齐的课桌配上不同种类的手工品、玩具,帐篷内欢声笑语不断。除了玩游戏,现场的志愿者们还教小朋友们写字、做手工。

现场负责人孙海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叙永县微公益协会20余名志愿者当天中午就抵达了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安置点,并开始搭建儿童服务站。9月17日早上,服务站正式接纳小朋友前来学习、玩耍。“地震发生后,孩子们没法立刻回归课堂,为了减轻灾情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带来了玩具、手工作品等,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服务站内,8岁的余诗钰跟着击鼓传花的音乐拍手,脸上洋溢着笑容。“爸爸妈妈去巡逻了,我早上就来这边玩,小何姐姐很温柔,陪我玩游戏;小月老师很认真,教我做手工,这里真的很好玩。”

孙海介绍,服务站当天接纳了70余名孩子前来学习玩耍,“孩子在这里能学到一些东西,家长也不用担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图片说明:

① 有志愿者们的陪伴,孩子们很开心。

② 志愿者们跟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③ 儿童服务站内,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学习。

④ 帐篷幼儿园里,孩子们认真画画。

⑤ 帐篷幼儿园内,老师带领孩子们做手工。

⑥ 崭新的初中教材被运送至安置点。

⑦ 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跳绳。

⑧ 志愿者教孩子们画画。

⑨ 志愿者为学生们分发新教材。

图片①②③由记者 燕伟民 摄

图片④⑤⑦⑧由记者 李独懿 摄

安置点有了帐篷幼儿园

◎ 记者 李独懿 郭建

9月17日下午3时,一场特别的开园仪式在泸县城北小学应急救灾安置点内举行。在泸县城北小学安置点帐篷幼儿园临时园长杨梅宣布开园后,幼儿园30余名孩子和安置点内的家长、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同时,设置在城东小学、泸县二中、泸县梁才学校、九曲河公园的4个应急救灾安置点的帐篷幼儿园也启动运行。

“我们设立帐篷幼儿园就是希望能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舒缓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平稳度过安置期。”城东小学副校长杜晓利介绍,目前帐篷幼儿园共安置3至16岁儿童120余名。每天上午9时到11时,下午3时到5时,由该校老师分年龄段带领孩子开展手工、绘本阅读、游戏、体育等活动。同时,该安置点还安排了专职心理教师,及时为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

“在这里生活很好,安置点每天都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地震后,城东小学4年级3班学生何晨曦就和奶奶住进了城东小学应急救灾安置点,从经历地震时的害怕,到现在每天开心地生活,安置点成了她临时的家。对于未来,何晨曦希望能尽快回校上课。

家住城北小学附近的居民王堂银因房屋正在进行安全鉴定,一家人暂时住进城北小学应急救灾安置点,他把不到2岁的外孙女送到了帐篷幼儿园,看着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戏,他忍不住感叹:“还是老师们更专业,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目前,城北小学安置点帐篷幼儿园已为32名儿童配备8名专职幼儿教师,并向3至6岁儿童开展手工、绘画、游戏等活动,为6岁以上儿童提供足球、篮球、舞龙等体育类活动。同时,泸县教育和体育局还统一安排了心理教育老师。

此外,为了让受灾儿童尽快走出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泸州市县乡三级妇联积极联动,在各安置点设立“儿童之家”,招募有幼教经验和心理抚慰方面的教师、专家组成“酒城桂花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安置点内的儿童提供生活照顾、心理辅导、户外游戏等志愿服务活动。

地震后的第三天 这位校长为学生们送来了新书

◎ 记者 郭建

9月18日,泸县6.0级地震后的第三天,陈友心里悬着的石头稍稍落地。

“别挡着道,来!往边上挪!”当天下午,陈友把一摞摞崭新的初中教材运送至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安置点,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蹲下身来带着学生志愿者挪动“摊位”。在这里,安置着100余名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初级中学校的学生。

陈友,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初级中学校校长,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多居住在福集镇小冲子村、团仓村、大田社区等。学校约有350名学生,平均每班40多人,都是走读生。半夜发生地震,教室变危房,学生的书本无法取回,这成了陈友一直放心不下的事。

只要学生都安全 财产损失就是小事

发生地震后,陈友最担忧的还是学校那两栋大楼。地震后,他立即往离家7公里的学校赶去。

到达学校已是凌晨5点,他摸着黑观察,教学楼好像“没事儿”。可天一亮,陈友的心“凉了半截”,两栋大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经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业鉴定,建于2001年的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初级中学校教学楼被判定为禁止使用,建于2015年的综合楼被判定为修复后使用。万幸的是,各年级班主任随后给他的情况反馈都是:学生安全。

陈友松了一口气:“只要学生都安全,财产损失就是小事。”

学校大门紧闭 他依旧充满信心

如今校门紧闭,短期内要想实现复课已不太可能。如何让学生学习不脱节?陈友心里有数。

在处理完学校的工作后,他紧急联系泸州新华文轩书店,希望书店能送来一批教材应急。学生们被分散在七八处不同的安置点,他带着这批书一处一处地送,学生们看到校长亲自为他们送来书本,感动之余也加入到送书行列。“除了上网课,接下来学校计划调派老师到各安置点开展义务辅导和心理疏导,尽可能不让学生耽误学习。”陈友说。

说话间,记者望向陈友身后,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的教学楼外墙出现严重脱落,墙体裂痕清晰可见。可以想象,离这里不远的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初级中学校如今是何模样。但陈友却充满信心:“现在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希望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先把综合楼修复完成。”

另一头,9年级2班的何怡娴把刚领到的新书摊开,认真在书上写写画画。即将面临中考的她告诉记者,她想考个好成绩,不能让地震成为她的“绊脚石”。此外,在安置点担任青年志愿者的她,还当起了“小老师”,给围坐在身边的小朋友讲故事。

你背人的样子真帅!

◎ 汪建英 蒲胜坤 记者 张若涵 (受访者供图)

“泸县福集镇团仓村4组有一位老婆婆身体不舒服……”9月18日下午2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应急医疗队接到志愿者通知,有群众身体不舒服。随即,医疗队员程健强主治医师、韦章超主治医师、汤丹护师乘坐120救护车立即出发,向老婆婆家驶去。

地震发生时,88岁老婆婆家的土墙房屋倒塌,老婆婆受到惊吓,加之不思饮食,身体虚弱,出现心慌、胸闷、胸痛、身软乏力等症状。来到老婆婆家中,医疗队成员详细了解老婆婆的情况,并为老婆婆进行了查体。

医疗队成员和家属沟通后,准备护送老婆婆到指定救治点。到达救治点门口,考虑到老婆婆身体虚弱,程健强背起老婆婆就往急诊科走,顺利将老婆婆送到了急诊科。

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在龙脑桥小学、大田社区、龙华村、城东小学等“摆摊设点”,为群众发放中药大锅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移动智能中药房车”奔跑在地震灾区各个安置点,医院专家现场快速配制免煎中药,为一些有感冒症状、睡眠不佳的受灾群众免费提供对症的中成药颗粒。

截至9月18日下午5时30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两支救援队先后在泸县地震灾区巡回医疗服务1130余人次、发放中药大锅汤1500余人次、发放院内制剂200余盒(瓶)、中医推拿按摩治疗79人次。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为灾区群众免费发放中药大锅汤

◎ 汪建英 蒲胜坤 记者 张若涵 (受访者供图)

9月17日中午11时,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刘操副教授、骨伤科石厚银副教授、呼吸内科李修元主治医师、中医经典病房高立主治医师、药剂科彭勇中药师、赖雪茹中药师及救护车师傅何小冲、曹吉8人组成的第二批医疗救援队驾驶医院流动应急中药房车,携带大批中药制剂、救援应急物资等赶赴泸县地震灾区。

出发前,医院党委书记李志、院长刘建就相关工作作强调,要求医疗队队员严格按照要求,服从指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开展救治。

到达泸县灾区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分组为灾区群众开展了健康检查、心理辅导等。同时,为预防震后传染病高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为安置点的群众发放了中药免煎颗粒,熬制了中药大锅汤,免费发放给大田社区、小冲子村党群服务中心、龙华村党群服务中心等5个安置点的群众。“谢谢你们关心,还给我们送来了大锅汤……”安置点的一名群众说。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第二批医疗救援队队长刘操副教授介绍,此次提供的中药大锅汤主要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驱寒除湿。

新闻推荐

灾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基本结束 安全鉴定已全面启动

本报讯(记者李家平)泸县“9·16”地震灾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于9月19日基本结束,安全鉴定工作已全面启动。这是记者从市住房城...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