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泸州路过系列之(二) 守望“官渡”

川江都市报 2021-03-30 00:59 大字

官渡生活画卷

◎陈鑫明/文曹卫兵/图

据清乾隆二十四年重修的《直隶泸州志》记载,“官渡场,距城40里为境下十大乡之会文乡。”“津梁卷”又记载,官渡为水陆码头,陆路东南至来龙场20里,南至胡市场20里,北至牛滩场30里,东北至金龙山场15里。水路有舟楫之利,以当官道而行旅甚多。

“济渡碑”与“结善碑”

官渡场在泸县是一个大场,距城(小市)25公里,农历一、四、七为赶场天,凡半天路程的商家、客户和乡民,都前往官渡买进卖出,老街上米市、猪市、牛市、肉市和土特产品,农具、家具、小五金、百货、油、粮、盐、糖、烧酒等应有尽有。官渡场的白酒好,酒香,浓度有五六十度,划根火柴估计都能燃起来。

场上的茶馆、饭馆最多,栈房也有好多家。铁匠铺主要为河下造船打船丁、打农具;场头的马帮,赶场天有几十匹马,驮着货物走富顺、自流井的有很多。河边上的力行,为上下船码载、起货、养活了不少下力气的人家。

在官渡桥上,村民告诉笔者,老渡口的黄桷树下有古济渡石碑,记述了官渡的历史,穿过岸边的龙眼林,找到玉峰渡口,可以看到由石头砌成的靠船码头,还可以找到栓船的石孔。码头垒石历经河水的冲刷,不少块石早已塌了下来。

沿着石梯而上,官渡口的标志异常醒目——一株大黄桷树,树径约3米,树枝遮天,把码头人家的房子都遮盖了一大半。房子的主人彭大姐是个热心人,听说来寻官渡的古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路,为我们一行人带路。彭大姐世居官渡口,在码头上做点小生意。后来修桥了,渡口停下了,生意就不做了,为儿孙们打打杂。

从渡口的石梯一直往上,大约行数十米,穿过便道,就找到了石碑。既然有碑,自然就会有字,通过记载的内容,考证官渡的历史就比较容易了。

石碑有两通,一是《济渡碑》,一是《结善碑》,碑高1.8米,0.4米见方,石质为沙石,早已风化。经过反复推敲,碑上的文字开始逐渐清晰。正面的文字内容是:“道光嗣位辛已岁,承接兼理……渡口田产、铺房,历年有碑载,往来行人问津,凭碑可考……渡……历平地方尔,诸事告竣,永垂不朽,爰岁末勒石以告。”右侧的文字内容是:“济渡。兼理袖首:李万荣,杜国仲,罗万奇,李世禅。汝南春山氏撰,晋阳建庵氏,汝南毓香氏合书。道光十六年干系柔兆支属滩正阳月溯三日立,以是工匠姓氏。”左侧的文字内容是:“经审,公开历年用款数目:(1821—1830年)“(道光)十年(1830年)买王氏田业及拨粮契共用钱四百三十二千(文),乙百四十文……十二年修铺房用钱六十二千(文)十四年钉新船乙只用钱;十五年验船七次,共用钱一百二十千(文),买街市地支用钱四百五十千(文),渡船二只,每岁渡夫食谷五百斤(文)。”

从道光十六年的济渡碑记中,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道光辛已年承接兼理”。也就是说,渡口监理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康熙初年州官设渡时,已有一套管理办法。“舟楫往来,历年有碑可考”,冱水河君滩上的历代兼理均有碑可考。从道光十年到十五年间的各种费用支出非常清楚,账目公开。“每岁渡夫食谷五百斤(文)”是以黄谷作为工钱。

古渡的另一通碑为结善功德名录,勒石留名,将所捐人的姓氏、钱粮数目公之于众,并与“光昭日月”的“济渡碑”同时立于君滩官渡路旁,以示修桥补路之举为大善,以褒奖捐资维护义渡的长久,同为功德而不朽。

伫立渡口,心潮起伏,面朝冱水河,思绪万千。数百年来,汩汩湍急的河水不断“拍打”着官渡两岸。这条河曾颠簸过朝廷命官入泸的大船,河里的浪花曾映照过入蜀填川“移民”的身影,济渡曾以舟作桥,将来往行旅、商贾小贩、大众百姓连在了一起,甚至还留下了“同舟共济前世修,一船行人同结缘”的美谈,留下了“万商云集官渡场,草市引来五更船”的赞叹……

正因如此,在场上七老八贤的记忆中,那首《竹枝词》便随口而出:

“泸南十乡有百场,大小商家会一堂。上场百货打折卖,下场五谷儿挑粮。

一肩土货走场镇,支棚摆摊流流场。穿场叫卖声不休,上赶官渡下龙桥。

早市河鲜一口价,午时茶馆打涌堂。八仙桌上生意做,围腰布下比短长。

小本生意谋大利,一家老小半年粮。买石造米背回屋,扯尺花布做衣裳。”

《官渡乡志》云:“官渡为一邑水口,舟行者必由也。山水佳丽,烟火不下四百人家。其地肥美,其产丰庶。桑麻白,谷用艺,日为中市,四乡八村以其所有陈于市;渔者各以冱水河水鲜陈于市。油、茶、盐、布,远商水陆而来,珍奇器用、百货云集。场期入市,熙熙扰扰,交易而退矣。”

官渡的“十里画廊”

“官渡十里画廊,明珠翠羽两岸;沙鸥水鸟码头,舟楫古树渡口。”

官渡自古就是冱水河上的孔道,素以绮丽的风光,而沁人心脾。两岸十里,河天一览,翠竹拂岸,人在画间,大自然与不断变迁的时代所共同绘制的风景,经过名人雅士、诗人墨客的点睛,遂成“古渡踏月”“君滩夜雨”“玉峰耸翠”“济度乘风”“码头柳岸”“黄桷晴岚”“石坡莺啼”“渔歌琴台”等景观;后来又以“老粮仓”“小石磊”为景,成为官渡的十里画廊,景色各异,如诗如画。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诗家以各自的真实感受,或借景抒情,或怀古念旧,以诗言志,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一直在官渡码头的十里画廊颂咏。

从康熙初年州官设渡,历年来因商贾、百姓的善举,而使济渡至道光十六年勒石为纪,可以说,官渡的变迁,渡口作为“见证者”,默默地目睹了一切的发生。

随着官渡大桥的兴建,得天独厚的官渡冱水河长廊的自然人文景观,已经成为都市人“5+2”工作生活方式的休闲度假地,有诗作证:

“官渡旧貌已全新,河上飞虹过往频。

商旅结伴来渡口,舟船络绎水上行。

四时竹木皆为画,滩上情侣追画眉。

滨江楼阁傍岸柳,波光云影醉游人。”

新闻推荐

围观考古现场 解读巴蜀文化

半岛全媒体记者孟秀丽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祀坑的出土文物,引发全网对古蜀文明的热议。四川是不折不扣的“...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