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变美酒,无人机施化肥 产业融合让“小土地”实现“大效益”
◎ 匡雨婷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猛
“我们不光种植紫秋刺葡萄,也多元化经营发展,还有葡萄酒生产车间、酒窖、栽种花卉园艺苗木,水产养殖等项目,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带动周边10多个农户种植葡萄,平均每户年增收1-2万元。”11月6日,在位于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罐顶山村的紫桂缘家庭农场,来自三区四县的20位农业专家齐聚一堂,倾听“庄园主”杜相南介绍葡萄产业。
原来,这是泸州市农业农村局举行的家庭农场业务工作推进现场会。当天的推进会一共设了两个观摩点,除紫桂缘家庭农场外,另一个是位于兆雅镇大石坪村的泸县原生态家庭农场。
据杜相南介绍,紫桂缘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刚开始以葡萄种植、销售、观光采摘为主,效果并不理想。“葡萄价格随市场波动大,丰产时往往卖不出去,并且葡萄不易储存,头几年农场每年都在亏钱,后来我们搞深加工,引入葡萄酒生产线后局面逐渐好转。”2017年,杜相南投资500万元成立葡萄酒庄,建起标准化生产车间,包括智能化的恒温发酵系统、高温瞬时杀菌机、自动化流水线灌装,并逐步添加低温冷冻、精过滤等设备,2018年通过SC认证,并申请“兰爵紫秋”商标,年产量100吨。农场实现了原材料生产、精深加工一条龙,生产的葡萄酒成功进入广东、福建等外省市场,彻底解决了葡萄存储、销售的“老大难”问题。
泸县原生态家庭农场是集种植、收割、加工、销售以及餐饮(农家乐)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据农场主崔象平介绍,农场以生态农业种植、养殖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拥有收割机、大米加工厂、无人机施肥等现代化农业设备,不仅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的“一条龙”服务,还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粮食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难题。
近年来,崔象平的家庭农场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四荒地”,带动了兆雅镇、太伏镇种植优质粮油5000余亩,为农户免费提供价值20万元的耕种、施肥等农业生产服务,帮助周边19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及上千农户实现增收。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人才服务科科长刘正棋介绍,泸州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山区地貌,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条件受限,只有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坚持因地施策,不断完善优化农业产业链,才能让“小土地”实现“大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泸州市已有家庭农场4495家,计划未来三年发展至7619家以上,大批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将源源不断涌出,为泸州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育出更多领军人物。
新闻推荐
今年第二批“四川好人榜”公布30名好人榜上有名本报讯(高志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燕巧)11月4日,2020年“四川好人榜”第...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