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农村土地改革一“盘”皆活

泸州日报 2020-03-27 08:5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适度聚居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康养质量

推行宅基地改革,不仅盘活了更多闲置土地,村民住进新居,生活质量也得到极大改善。

3月25日,记者来到喻寺镇谭坝村一组村民何杰家中。此时,坐在轮椅上的他正在打扫卫生,虽然身患残疾,但他对生活充满信心。

2018年,谭坝村推行宅基地改革,何杰将老房的宅基地交给村上,换到如今100多平方米的新家。“像这样的住房,自建一套起码要10多万元,我搬进来没花一分钱,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如今,何杰还在家里开起了网店和小茶院,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安康公寓位于嘉明镇狮子村,29户孤寡老人在此安居。在嘉明镇副镇长黄焱峰看来,安康公寓是该镇宅基地改革与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2016年,嘉明镇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农村缺乏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老人原宅基地有偿收回,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采取政府兜底方式,新建40至60平方米的安置房进行集中安置,配套日间照料、医疗点等设施,搬迁农户免费入住。居住者对于该房屋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居住者去世后,镇政府将收回房屋继续安置其他贫困户,以解决特殊贫困人口的安居和养老问题。

停车场、物管中心、中心卫生院……在玉蟾街道玉蟾村山河社区,小区生活配套和城里一模一样。2017年,李德彬通过宅基地改革从龙华村的土瓦房搬进了山河社区100余平方米的楼房。现在,她还在家开起了小超市。“社区卫生条件好,还有专人管理,现在生活环境简直大变样。”李德彬说。

适度聚居,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更能降低设备配套成本,为村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为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农村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不仅盘活闲散土地,还通过多种方式“入市”,双向运用,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保障了入驻企业利益。

“以前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没有产权,企业不敢大量投入资金,现在摘牌‘入市’的土地,企业有了产权,就能放心进行长期投资了。”近两年,入驻玉蟾街道龙桥文化生态园的龙腾山庄,通过摘牌形式从龙桥社区取得14亩经营性用地使用权用于山庄开发。但由于后期装修、设施、配套需要大量资金,山庄负责人徐英胜通过土地产权向银行贷款300余万元,完成山庄后期建设。

徐英胜告诉记者,山庄能够顺利建成投用,完全得益于土地改革的政策红利。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入市”,不仅让企业获得土地产权,更能让企业吃下持续投资的“定心丸”。同时,拥有产权的土地对于企业来说,还是一笔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企业不断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企业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徐英胜说。

目前,玉蟾街道龙桥文化生态园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依托,整合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其他涉农改革,有效实现集体经济逐年增长,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土地“入市”,不仅解决了企业获得土地的合法性,更为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了保障。

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距离县城9公里,面积25.8平方公里,涉及福集镇、喻寺镇5个行政村。该综合体依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活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民收入不稳定、村集体经济实力弱等问题,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谭坝村党总支书记马仕彬告诉记者,为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上已成功引入金昊度假村项目,占地面积400余亩,分三期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将集餐饮、住宿、会议、康养等于一体,一期投资4000万元。“如此规模的项目能落户谭坝村,土地改革无疑给企业注入了信心。”马仕彬说,更多的企业入驻和投资,才能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玉蟾街道 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

□曾利本报记者李界泸县玉蟾街道辖内有12个村、10个社区,户籍人口10.07万人,城区商铺、工厂多,农村地区交通畅通,如何抓好新...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