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勾勒出的新农村

川江都市报 2019-12-26 11:27 大字

董允坝大棚蔬菜——引种自荷兰的蛇瓜

平桥村梦里水乡景区

俯瞰董允坝蔬菜基地

泸县谭坝村推行“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以来,探索出一二三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之路,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激发起“三农”发展的活力,乡村振兴步伐也迈得更快了;在江阳区董允坝蔬菜基地温控大棚内,离地近1米高的营养槽里,鲜红的番茄、绿油油的芹菜、紫红色的茄子等,全都生机盎然。蔬菜生长不用泥土,全程靠自动控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纳溪平桥村,依山而建的小洋房掩映在树丛中。依靠集体经济建设起来的乡村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让人感觉恍若置身城市……这些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近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制度的持续推进。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现代农业勾勒出的新农村

群山环绕之中的董允坝,生产便道纵横交错,蔬菜大棚整齐划一,星罗棋布的白墙灰瓦民居散落在周边,勾勒出一幅唯美的乡村田园画卷。

2014年,江阳区把董允坝作为全市现代农业核心腹地进行打造,成立村集体资产公司,集中流转1.1万余亩土地,整合30余个项目近4亿元资金,“漏斗式”集中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达到“五通一平”的生产条件。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书记周中良介绍,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园区成功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泸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龙头企业,培育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6个。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6000亩、水果产业3000亩、稻渔综合共养产业2000亩。

目前,董允坝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题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前来休闲旅游、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绿色生态近郊游已经成为“香饽饽”。

“如今,差不多每天都有游人来观光,旺季时,我这里一天要接待30多桌。”村民蔡清荣告诉记者,他将把现在的农家乐打造升级,还要依托园区规划整理出几亩土地,种植绿色有机蔬菜,让游客自己去采摘来加工,让他们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如今,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蔬菜基地建设,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推进产业与园区融合、园区与新村融合。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从传统耕种到蔬菜大棚,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农旅、文旅结合……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董允坝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集体经济推动农旅融合

纳溪区大渡口镇平桥村,区位优势有些独特:距宜渝高速出口仅1.4公里,处于国家4A级景区凤凰湖核心区,还背靠花田酒地。

坐拥两大景区,交通便捷。无论是发展土特产种养殖,还是本土文化挖掘都很有前景。但是,要如何将资源变现?

平桥村主任张涌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借力借资借智的办法,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先后成立了凤林虫草鸡专合社;创建牧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梦里水乡”,开发乡村旅游;修建起了四星级酒店——乌木水寨……

依托优质资源,平桥村采取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以土地和部分资金入股乌木水寨;入股牧之源公司打造的“梦里水乡”乡村旅游项目。

另外,平桥村还利用集体经济,把原来的荒地种上黄金梨、茶叶等经济作物;在河沟边建起污水处理站,河滩上修建摸鱼坨、泼水滩;沿河路边杂草换种成各色鲜花;闲置山林打造成寻宝乐园;易滑坡山崖修建成攀岩基地……

随着产业逐渐扩大,集体经济也水涨船高。2018年,平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里文旅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平桥村成立了纳溪区第一支村级演艺队——乌木水寨文化演艺队。每逢“春节”“重阳”等重大节假日,村民家有红白事等都提供免费演出。

充分利用凤凰湖景区丰富旅游资源,整合闲置土地,平桥村建成了平桥文体公园、村史体验馆、篮球场、健康步道、游泳池等,满足群众健康生活需求的同时,村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也得以提升。

人物

马仕彬:

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契机

“抓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契机推动全面发展,泸县谭坝村2018年集体实现收入180万元,农户户均同比增收1万多元。”这笔账,马仕彬算得很清楚。

自2015年3月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泸县在这4年里探索出了多项改革经验。“谭坝村正是通过改革探索,让‘沉睡’的宅基地‘动’起来,得到有效利用,还带动农民增收。”党支部书记马仕彬说。

谭坝村通过探索建立宅基地节约有奖、退出补偿、跨区配置等制度,通过“共建共享”“置换居住”“置产置业”等方式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既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产,又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马仕彬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0月,谭坝村共退出宅基地131亩。利用宅基地退出的结余建设用地,通过规划调整后直接入市,实现入市交易82.4亩,村自留用地48.6亩。土地入市交易资金的获得,壮大了村集体公司经济。

“集体经济壮大,再依托土地整治,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模式,将集体土地和农民闲置土地1.2万亩进行有序流转。”马仕彬说。

“村里基础设施改善后,就具备了筑巢引凤的条件。”马仕彬说,村里先后引进“衣锦乡情”“刘氏泡菜”“巨星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和雅龙水稻、粟喻粮油等合作社,发展粮油基地8000亩、果蔬基地5000亩、水产基地1000亩。

得益于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政策,谭坝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激发起“三农”发展的活力,乡村振兴步伐也迈得更快了。

现场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试验示范基地”

12月17日,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收到了一块来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牌子——试验示范基地认定证书。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周中良说:“这块牌子来得不容易!”

董允坝的蔬菜基地分为两部分,露天基地和科技大棚。周中良说:“示范基地蔬菜生产要把握蔬菜‘春提早、秋延后’优势,通过提前种植或者采用早熟品种、采取大棚等设施使农产品提前上市,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露天种植的蔬菜,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中,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科技大棚,是园区与山东寿光集团“联姻”的成果。大棚内的蔬菜种植,采用荷兰吊架栽培、西班牙水培、以色列无土栽培等世界各国的先进栽培模式,运用物联网自动控制、物理和生物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先进技术,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目前,科技大棚引进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达60余个、新技术35项、新模式14项。

高品质的绿色蔬菜,除了在泸州本地超市销售,也很受成都、重庆、云南、贵州等地蔬菜批发商欢迎。

新闻推荐

齐论课堂直播 共舞教育云端 泸县二中“四川云教”直播学校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12月17日,泸县二中“四川云教”直播学校交流活动在泸县二中顺利进行。泸县二中校级领导、教科处主任、2019级网课班年级主...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