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和镇 共建业兴人和美丽乡村

泸州日报 2019-09-04 10:10 大字

■兰启平 吴霞 本报记者 李界

近日,记者走进泸县百和镇楼方咀村看到,村道干净,溪塘清澈,片片白芷、红苕长势喜人,池池龙虾、鱼儿肥硕。农家小院内,院落整洁,厨厕卫生,幸福百和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这一切,得益于百和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强化责任担当

健全机制保障

如何有效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整体协调发展,让硬件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的软环境双双得到质的提升?百和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领导组,抽调专人成立改厨改厕、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和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宣传和文明工作小组,针对实际分别建立整治责任和整改时限考核机制,构筑起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落实有力、协同推进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镇上4次专题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有力保障了镇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快速高质量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惠及广大群众的实事好事,我们要办好。各组要切实强化统筹,注重工作时效、实效,高质量推进厨厕整改、污水治理、垃圾治理、设施建设等施工进度。”在百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百和镇党委书记刘代全如是说。近年来,百和镇深化活动开展,通过文艺宣传、榜样选树、文明实践等形式,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志愿者、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服务上门到家

整治成效明显

“张师傅,这里砌高了点儿,到时候污水进不了化粪池哦。”近日,改厨改厕组镇干部古茂林现场指导施工队改造村民王淑群家厕所化粪池。

百和镇开展“厨厕革命”,政府给予改厨改厕的农户最高3000元政策补助。同时,镇村干部采用现场办公、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村民做预算、设计,落实专人现场指导施工。截至目前,全镇完成改厨改厕600余户。

在污水治理方面,百和镇“多条腿”走路,在场镇和集中居住点,建设污水处理厂3个、污水处理站1个,实现场镇和集中居住点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在村庄开展雨污分离治理,污水通过管道汇入化粪池集中治理,雨水通过沟渠流入农田水塘;散居农户,通过改厕建化粪池,避免生活污水外流。

在垃圾治理和设施建设方面,百和镇合理规划垃圾分类投放点182个、公共卫生厕所13个。开展宣传教育、文明实践,引导群众分类投放垃圾,对路边、河边、桥边遗留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村民等1500多人参与“我为村庄添美丽”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通过系列整治行动,村庄洁净靓丽了,垃圾分类投放的理念植根于群众心中。

同时,百和镇大力推进村级产业园建设,建成骑龙生态白芷产业园、四合优质红苕产业园、东林观红糯高粱产业园、楼方咀稻虾示范养殖产业园等11个村级产业园,打通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富民强村。

人人参与治理

家家共享受益

“小玲,快走,集合了。”在楼方咀村,村民张如玉正在参加“我为村庄添美丽”志愿服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环境变好了,生活方式文明了,社会团结和谐了,现在生活好安逸。”张如玉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悉,百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他们的两大“法宝”:“四支队伍”和“三大活动”。

“四支队伍”,即党员先锋队、文明劝导队、志愿服务队、巾帼互助队,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热情。“三大行动”即选树行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美丽庭院、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挂牌行动(党员家庭户、诚信示范户)、文明实践行动(“我为村庄添美丽”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群众文明素养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团结、友爱、奉献的人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泸县农商银行资助优秀大学生捐赠仪式 在泸县二中举行

捐赠仪式◎程富斌文/图8月23日,泸县农商银行“高考加油·助梦启航”捐赠仪式在泸县二中举行。泸县农商银行副行长田晓霞,泸...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