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镇 建强农民夜校 服务脱贫攻坚
■陈泓宇 本报记者 李界
今年以来,为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泸县云锦镇以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作为首要抓手,结合当地实际和广大农民需求,采取学习与实践并重、学习与升华并举、学习与提升共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发挥农民夜校作用,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助农增收致富再添新动力。
按需施教提供智力支撑
如何才能让农民夜校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需求,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云锦镇积极探索,通过按需施教的方式,注重主题策划,把农民夜校建成满足农民需求的“主阵地”。
在云锦镇翻身村农民夜校,水稻种植大户罗远平正为大家讲解水稻选种、施肥等知识:“选种首先要选择广适性、抗性强的品种。其次要考虑抗倒伏、分蘖多、产量高等因素。选择好的种子,是丰收的前提,大家一定要做好选种工作……”台下村民认真地听着、记着。谈到农技培训,罗远平告诉记者,自农民夜校兴办以来,她每月定时为村民讲解农作物种植知识。看到大家通过学习提高了种植技术,自己心里充满成就感。
今年以来,云锦镇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按照现行产业和种植计划,针对发展中的技术等问题,采取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菜单式”培训办法,让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根据节气、农时、农事和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采取“一月一主题”、夜晚+白天、固定+流动、集中+个别、共性+个性、必修+选修、理论+实践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教学活动,为广大群众致富奔康提供智力支撑。
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必须的资源。
云锦镇天台寺村蘑菇种植带头人李福银告诉记者:“通过在农民夜校学习,我对选择菌包、控温等知识有了更多了解。去年,我们一共种植了14万余袋蘑菇,今年我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使基地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带动周边更多农户一起致富。”
近年来,云锦镇通过农民夜校培养技术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实现以点带面、以点破面,打破以往扶贫中“帮了贫、贫了帮”的僵局。通过乡土人才培养,让他们承担起农民夜校的教学职责,先富带后富,为群众传授新技术、新思想及新做法,以农民夜校培育人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增收致富提供产业支持
脱贫工作不仅是甩掉贫困的帽子,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彻底消除贫困才是最终目的。农民夜校作为脱贫致富路上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传导先进生产技术、宣传惠农政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作用。
云锦镇冯石村此前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农民夜校拟定产业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荔枝、柑橘、龙眼等特色产业,带动100多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种植特色农产品等形式实现了脱贫致富,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6100多元上升至现在的1.43万余元,冯石村一举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云锦镇,发展农民夜校就是要授民以“渔”,使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掌握新的生产生活技能,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贫困村提供技术、人才和产业支撑,促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产增收,引领群众最终过上幸福生活。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