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听百岁老人的长寿故事

川江都市报 2019-05-30 09:30 大字

温猷泽

王光玉

张定树

汤永文袁为连/制图

自古就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健康知识的普及,百岁寿星越来越多,活到一百岁不再是一个梦想。仅泸州而言,到2018年底,全市就有一百岁及以上老人约270人,其中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三个主城区有百岁老人97人。如今,这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近日,川江都市报记者走进江阳区、龙马潭区几位百岁老人家中,一探究竟。◎川江都市报记者 朱俊 摄影报道

故事一:

离休后的几十年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

寿星档案:汤永文,男,101岁,居住在龙马潭区小市街道;爱好:旅游、摄影。

长寿秘诀:乐观宽厚,生活有规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记者来到汤永文家,此时,老人正坐在轮椅上与老伴和女儿有说有笑地谈论着,见记者一行到来,老人抓起一把糖来,一边喊“吃糖、吃糖”,一边将糖果发给大家。

汤永文1918年2月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市,曾在部队当过汽车驾驶员、班长、分队长、出纳等。后来在泸县的民政、交通等部门以及县辖区担任过领导工作。

虽然已经满过了101岁,但汤永文老人仍精神矍铄,生活能够自理。“他每顿能吃一碗饭,特别喜欢吃小米、玉米、红苕等五谷杂粮和面食。”汤永文的老伴伍德荣今年80多岁,她告诉记者,老汤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碰烟酒,生活很有规律,晚上10点左右休息,早晨7点左右起床。平时还喜欢看书报,现在家里订有五六种报刊,每天都要看。

父亲在女儿汤智慧眼里是一位宽厚和气的长者,“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他对子女很关心,又十分和蔼。”汤智慧说,父亲膝下有1儿3女,他经常对子女们说:做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别人考虑。在工作时,父亲经常救济他人,那些年修水渠工程,有时工资不能按时发下来,父亲还掏钱垫付给工人。即使离休了,他做事也很认真仔细。父亲的老年津贴是在社区办理的,每月津贴一到账,父亲都要专程到社区去看一看,给工作人员道一声谢,并对他们说钱已到账了。

在业余生活中,汤永文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离休后的几十年间,每年他都要出去旅游两三次,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直到90多岁才慢慢减少外出旅游。如今家中保存着几十本影集,这些影集记录了汤永文外出旅游的足迹,老人还对每一张照片配以文字说明,记载了他什么时候出去的、同哪些人一起、走了什么地方等等。

故事二:

百岁老人 每年要吃百来斤干桂圆

寿星档案:王光玉,女,100岁,居住在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爱好:做家务。

长寿秘诀:心态好、睡眠足、不挑食。

记者见到王光玉老人时,她正在家里忙着打海椒。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

王光玉早年长期生活在农村,几岁时父母双亡,由叔娘带大。艰苦的生活,养成了老人勤劳的习惯,现在虽然已是100岁高龄的老人了,但她仍然热爱劳动。“每天早晨六七点钟,我母亲就起床了,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两瓶8磅的水瓶烧得满满的她才放心。”朱锡修告诉记者,母亲很喜欢做家务,除了她的衣服、裤子要自己洗外,还要争着烧锅做饭,“不让她做还不高兴呢!”有一次,儿媳妇将老人的衣服洗了,她知道后很不高兴地说:“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洗,你们不要再麻烦了。”

采访老人时,她拿出了一口袋干桂圆要大家品尝。一旁的儿媳妇说:“母亲就是爱吃零食,麻花、炮糖、芝麻干等是家常便饭,她还特别喜欢吃干桂圆,一年要吃一百斤左右。”儿媳说,老人胃口很好,从不挑食,每天三顿都要吃米饭,而且还吃得比较硬。母亲的睡眠很足,每晚要睡七八个小时,中午还得睡1小时左右。

“我母亲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态很好。”朱锡修说,遇到再大的事,母亲都不焦不愁。三年前,她生了一场病,人也走不动,吃也吃不下,准备把她送到医院去治疗,她却说,“你们不要管那么多,就是一个小病嘛,会好起来的。”过了一个多月,母亲的病果真就慢慢好了起来。

故事三:

106岁高龄 每天要走一两万步

寿星档案:张定树,女,106岁,居住在江阳区华阳街道;爱好:捡废品。

长寿秘诀:心态好、爱走路。

“欢迎,欢迎你们。”刚走到张定树老人家门口,一个身材不高、看起来像80多岁的老人双手合十迎接大家。其实,张定树老人今年已经106岁了,她的一生很是坎坷。张定树从小就到当地一个大户人家做丫鬟。上世纪50年代,她跟随丈夫从宜宾江安来到泸州定居,丈夫在上世纪60年代就去世了,她靠做小工、挑砖、帮人洗衣等,将3个儿子、2个女儿拉扯成人。

“我母亲十分勤劳节约,她有一个习惯就是爱走路,喜欢捡废品。”老人的女儿赵光莲告诉记者,母亲每天6点过就起床,吃过早饭后,就背起背篼外出散步捡废品,每天要走10多公里,一两万步。母亲将捡到的废品进行归类整理,再卖到回收站,回到家里将钱数了又数。

赵光莲说,母亲的食量比较大,仅早餐就要吃一大碗饭,还要吃馒头、鸡蛋,每天还要吃水果。但母亲很少生病,精神也好。去年夏天因中暑,子女把母亲送到医院住院,她却很不高兴,到了医院后,不吃东西,也不肯输液。在医院住了一天,大家只好又把她接回家里。

赵光莲介绍,母亲心态好且善良,乐于帮助别人。她年轻时,只要哪家有事需要帮忙,一喊,只要她能抽出时间都要去。原来母亲住在三道桥,经常要去扫外面的坝子,看到有拉板车的在公路上爬上坡,还会主动去帮忙推。

采访刚结束,张定树老人又出门了。记者看到,老人背起一个大背篓、杵着一根竹竿,行走起来十分利落,其速度不亚于年轻人。

故事四:

102岁了 她的牙齿只落了两颗

寿星档案:温猷泽,女,102岁,居住在江阳区南城街道;爱好:看电视、睡觉。

长寿秘诀:乐观向上、喜欢吃素。

“请坐,请坐。”见到温猷泽老人时,她在家中与女儿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见到记者一行来到家中,老人站了起来让坐。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老人是一个十分懂礼貌之人。

记者注意到,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外,身体还算比较健康,特别是牙齿很好,除掉了两颗小牙外其余的牙齿都还在。提起老人的身体状况,女儿陈怡说,前几年,母亲的身体还很好,每天都要到滨江路上去散步,还去超市买东西等。现在,老人喜欢在家里静坐和睡觉,生活能够自理。

陈怡告诉记者,虽然母亲年逾百岁,但胃口还可以。她喜欢吃素,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几乎不吃猪肉。老人很好客,喜欢帮助别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紧张,家里的人经常吃不饱,但一有好吃的东西她都要给邻居们分享,特别是每次家里吃荤菜还要给隔壁邻居端一点去。

温猷泽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家庭妇女,她生了9个子女,有7个抚养成人,其丈夫在成都铁路局工作,抚养子女的事几乎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尽管家务事很多,但她还热心于社区工作,曾经是居民小组长,经常义务巡逻和执勤,修建沱江一桥等她还参加过义务劳动。

新闻推荐

泸县二中开展模拟法庭庭审活动 教育学生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

■段空成程富斌本报记者刘校宏摄影报道近日,泸县二中开展第五届模拟法庭现场庭审法治教育活动。泸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