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集镇 迈向“城郊生态田园小镇”

泸州日报 2019-03-14 11:15 大字

■曾茂妮 谢杰 本报记者 李界

山脚池塘波光粼粼,山上油茶树郁郁葱葱,几位村民在山间劳作……这是泸县福集镇大坪村龙贯山油茶专合社这几年建设的新图景。“我都50多岁了,在家门口务工能挣钱很满足。”大坪村村民胡志芳告诉记者。

近年来,泸县福集镇围绕打造“城郊生态田园小镇”目标,以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培育种养业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福集镇把开展移风易俗、全域建立“新三会”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发展特色产业

增强影响力竞争力

“2012年发展至今,油茶已发展到1000余亩。今后我们将朝着乡村旅游发展,集钓鱼、赏花、休闲娱乐为一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带着土鸡土鸭等生态产品回家。”龙贯山油茶专合社负责人刘明涛告诉记者。村里油茶种了起来,周边贫困户也因此受益,打临时工每天能有80元收入。去年,龙贯山油茶专合社压榨油茶2500多公斤,被抢购一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福集镇以做好现代农业为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保持生猪养殖规模的基础上,该镇继续扩大油茶、中药材、特色水果种植,以天之洋农业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新发展食用菌100户以上,稳定农民收入。

去年,福集镇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新建中药材、特色水产、油茶、特色水果等种植养殖基地7700亩,新建成年出栏3000头PIC猪育肥场1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8个。全镇生猪年出栏达7.8万头,粮食总产量达3.05万吨。努力打造“集福特产”“龙贯山油茶”区域性公共品牌,新通过梨无公害认证基地1个,油茶有机转换认证基地2个,不断扩大福集镇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

培育新亮点

打造鱼目产业园

金灿灿的油菜花遍地开放,附近村民三三两两,推着婴儿车在宽阔的水泥路上散步,享受着春日的阳光……这是鱼目村村民如今的生活片段。鱼目村位于福集镇东面,北连喻寺镇谭坝村,是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核心村之一。得益于鱼目产业园项目建设,鱼目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福集镇联合县委农工办、县农林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共同协商、统筹谋划,实施边发展边规划战略,陆续制定了《泸县北部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福集镇乡村振兴规划》《鱼目村新村建设规划》,明确园区目标导向、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同时,争取县级农业项目资金,整理土地2500亩,新建、维护山坪塘23座,改造农房新貌32户;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电排2座、PE管道9.2公里,覆盖喷灌400余亩,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项目建设中,福集镇精心培育,构建种养循环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养殖业、农业企业5个,新建存栏6000头的中大型养猪场一个,集中新建果园、鱼塘、农家乐、绿化带等休闲娱乐观光项目,培育种养业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目前,已初步建成集旅游、观光、赏花、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园。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反对大操大办人人践行,倡树文明新风从我做起”。在鱼目村,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倡导文明新风的标语随处可见。

福集镇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中之重,全域建立“新三会”。成立镇村工作领导小组,推选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理事会成员300余人;设立新三会固定议事、活动场所19个,上墙门牌和章程76块;全面开展大操大办、黄赌毒情况摸排,制定《福集镇“新三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机制,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福集镇在利用村村响、标语、文化墙、宣传栏、设点宣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通过制作漫画等更具趣味性的宣传方式,持续开展教育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同时,福集镇积极发挥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的作用,建立完善“一约四会”,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明确婚丧嫁娶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开展镇村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公婆”和“好媳妇”等创评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用。福集镇还依托“我们的节日”、写家规家训、讲廉洁家风故事等倡导文明新风,倡导婚丧喜事新办简办,进一步削弱攀比之风,将“新三会”纳入“文明新村”“文化院坝”和“四好村”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潜移默化地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习俗,打造出移风易俗的“福集样本”,描绘幸福福集、和谐福集、活力福集的美好画卷。

新闻推荐

宋代成都音乐生活的四大现场

那么,成都这块“笙歌地”的“一城丝管”之声,具体来自哪里呢?接下来,我们将藉由宋词穿越到宋代成都的音乐生活现场,细听这“一...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