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从“无中生有”迈向“多点突破”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1-14 07:02 大字

2018年12月19日,入驻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泸州懋威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泸州造”60公斤推力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成功下线。

这仅是该园区发展中的一个事例。2018年,园区已实施项目20个,完成投资41.162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8个,实际完成投资27.81亿元。

从“无中生有”到“多点突破” ,两年时间里,该园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站在岁月的门槛,回望发展历程,该园区管委会主任钟华贵感叹道:“只有创新,产业升级才有动力!”

钟华贵表示,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要坚守和聚焦主导产业,把资源和精力集中起来,持续投入到主导产业上;要突破主导产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在新产品开发上、在产业赢利能力上寻求率先突破,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云龙机场 (周永叙 摄)

泸州航空航天产业亮相西博会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管委会提供)

落地生根

无中生有的园区

过去,泸州以“天长地久”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虽然久负盛名,却受到资源枯竭、竞争加剧、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困扰。

而随着云龙国际机场的开工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落户泸州,泸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依靠泸州军民融合产业既有基础,发展国家大力扶持的航空航天产业,有利于整合空域改革、对外开放、军民融合发展等多重政策优势,可以为泸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找到新的突破口。于是,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1.1平方公里。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龙马潭石洞街道、双加镇部分区域,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非城市规划区的泸县云龙、德胜等镇部分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园区实行“1+1”即“管委会+国有平台公司”的开发模式封闭运行。

园区以“一核七区”协同发展为空间布局:一核,即云龙国际机场核心区;七区,即:位于园区北部的航空航天燃机及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园区西部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园区中部的航空物流产业园;位于园区南部的空天科创产业新城;位于园区机场路东侧的军民融合双创孵化园;位于园区东侧的航空航天科研教育基地;已在纳溪区护国镇作选址论证的通用航空基地。

蓬勃生长

特色鲜明的园区

园区“出生”后,如何使之“茁壮成长”,不负市委、市政府重托?园区领航人聚集智慧,科学决策,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项目逐渐落地落实。

针对航空航天产业存在的发动机技术落后、关键材料质量不过关、科研力量条块分割、空港物流发展滞后等痛点,园区选定“以航空航天动力研发制造为核心,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航空航天人才培训、空港服务为配套”的产业方向,确定了“建设突出军民融合特色的航空航天人才基地、科研基地、试验实验基地和生产基地”的目标愿景,选择“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产城融合、以城哺产”的发展策略,坚持走“全链条引进、集群化发展、大项目带动、全过程服务”的发展路径,以实现“两年打基础,三年成格局,五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超动力研发核心团队和航天科工集团31所技术优势,联合开展高超声速预冷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和实验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航空发动机研发试验基地。

与德国林巴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科工集团31所全面合作,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小型航空航天发动机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601所无人机技术团队,建设集军民两用多旋翼无人机生产、检测、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逐步建成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园,加快建成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无人机产业示范基地。

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中俄航空航天创新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引进转化包括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在内的中俄高等院校高新科研技术;与航天科工集团31所、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建设空天动力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促进智能制造、机械加工发展;与工信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德机械关键传动件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加快高端研发实验室及项目合作,推进智能制造、加工发展。

2018年,园区实施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152.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78亿元,实际完成41.162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8个,实际完成投资27.81亿元。

目前,北航泸州研究院项目建成两个小型发动机试车台,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已下线,小型涡轴发动机将于今年6月投产,配套的检验检测平台开始基础施工,到2020年底,将建成18个试验平台,形成泸州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试验能力。

航天科工集团31所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首批将建成一个全智能化生产的试制中心,生产200公斤以上推力的涡喷发动机,配套建设一个小型风洞试验台,在泸州形成航空发动机快速实验、试验和生产能力。届时,一个相互配套的小型涡扇、涡喷、涡轴发动机生产基地将在泸州“生成”。

中航工业601所即将量产10架无人机;西南无人机公司将交付100架无人机,其中某型无人机全国独一无二。

用于小型航空器和无人机的德国林巴贺活塞式发动机试制车间和办公楼开始基础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前造出“泸州造”林巴贺发动机。

如今,该园区以航空航天动力研发制造为核心,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航空航天人才培训、空港服务为配套的“一主四副”产业发展蓝图,正以一个一个具体项目,呈现于这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重整行装

多点突破的园区

砥砺前行获成效,多点突破促发展。

两年时间,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在项目、产业、平台、合作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在空天动力、装备材料、人才集聚、孵化能力、科创新城、产业配套等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

今年,园区计划实施项目33个,总投资19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98亿元。其中:重点产业发展项目22个、总投资162.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6亿元,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1个,计划投资10.58亿元。

园区将乘着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东风,以“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姿态,坚定走“全链条引进,集群化发展,大项目带动,全过程服务”之路——

形成园区承载能力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航空一、二、三路、航天一路和G8515机场连接线、AB道路、港城大道扩宽路、110VA变电站,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空天动力产业:强力推进航天科工集团31所、北航泸州研究院、德国林巴贺发动机、中德机械关键传动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定盘星”项目建设并实现投产;加快建设装备材料产业:强力推进四川汉林科技公司项目投资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深圳创久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入运营,实现产值20-30亿元;四川康宇电子机板科技公司项目投资4.5亿元,实现产值10亿元;上海慕甲新材料公司建成投产,实现产值30亿元。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通用机场建设争取前期选址、可研、环评等完成,进入勘测设计阶段,601无人机实现年产100台以上,西南无人机产值达到3000万元;与昌飞公司组建直升机维保基地。加快推进空港综合服务产业:启动建设航空物流园。

形成园区功能格局。加快工业自动化公共服务建设,建成并启用工业自动化公共平台。加快智慧能源功能建设,引进能源管理服务战略伙伴;再设立10亿元规模以上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功能,引进深圳智联融通供应链公司和泸州临港供应链公司并进行实质性运作。完善资金池功能,园区拟出资1亿元,设立7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池。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围绕泸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总体目标,丰富完善园区的发展蓝图,着力拓展新空间、借用新力量、争创新优势,全力实现泸州人的“空天梦想”。

(万惠萍)

新闻推荐

泸县二中召开教育年会

近日,泸县二中2018年教育年会在该校弘毅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大会进行了教育学术经验交流,总结2018年学校教育科研取得的成果...

泸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