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

泸州日报 2019-01-10 09:28 大字

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的建成投用,让川渝滇黔结合部的群众吃、住、行、游、购、娱都往泸州来。

泸州国窖长江大桥,把泸州中心半岛和城南新区连在一起,实现城市跨江发展。

泸州中心城市已形成“处处见绿、四季见花”的生态景观。

泸州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在“绿”中,是一座环境优美的长江生态城市。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

本报记者 李独懿 简放鹏

泸州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在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城市品质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也关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在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把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泸州未来三年的目标。

今年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泸州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谈看法、提意见。

攻坚行动怎么看

合力建设大美幸福温情泸州

公式 全力攻坚实现高铁零突破

市人大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陆曹蓉认为,泸州要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要先行。当前,泸州交通建设最大的短板在高铁上,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首先要全力攻坚实现高铁零突破。

如何补齐高铁短板?陆曹蓉说,应当把高铁建设作为全市交通攻坚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重点推进“三路一总站”项目,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尽快开工渝昆高铁,协同推进蓉遵高铁泸州至遵义段前期工作,高标准建设泸州城北高铁枢纽站。城市提质就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外地人对泸州的认可。而加快高铁建设,对提升泸州城市品质、扩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意义明显。

陆曹蓉认为,在“交通先行”上,还应破除当前泸州主城区过江通道瓶颈问题,合力攻坚长江二桥、长江六桥等过江大桥的规划建设,缓解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此外,针对主城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难题,还需进一步理顺机制、整合力量,建立由公安、城管、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把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陆曹蓉建议,在建立城市大交通格局上,泸州还应建强高速公路网络、推进国省干线提档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等,为泸州城市提质攻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公式 以人为中心,增强服务功能

市政协委员、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陈军认为,近年来,泸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是对泸州城市高质量建设的一次梳理,是对存在问题的集中攻坚解决。

陈军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资源配套不足、布局不均衡,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交通体系不完善,人居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等。“城市扩张的过快和粗放,很可能走向低效城市化的误区,使城市发展背上巨大的包袱。”

陈军认为,泸州要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中脱颖而出,要加快对外交通网络,特别是加快对高铁的建设,促进与成渝、滇中、黔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要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发展由低效向高质量转变。

陈军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积极开展城市土地内涵挖潜,用足城市存量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强筋骨、补短板,破解城市病等问题,不断增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重点区域。两江新城是泸州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在目前城市空间可配置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必须集中优势资源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城。重点是在功能性项目上招大引强,防止一般性项目遍地开花,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和城市新区示范区,辐射周边城市。

公式 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温度”

市人大代表、纳溪区永宁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志敏说,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以及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定的提出,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特别是提出要对城市进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等,既契合泸州市实际,也为下一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杨志敏认为,在城市提质攻坚上,街道是基层单元,首当其冲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全力做优服务,主动对接融入全市的发展大局。就永宁街道而言,要强化对长江湿地新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服务工作,确保这些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尽快建成投用,以此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在街道层面要做到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品质,除了要高标准建好它,更重要的是要精细化治理它、管好它。今后,要量身制定优化提升方案,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生活环境,让城市更宜居。具体来说,要破解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如:违建、小区物业管理、广告乱象等,以此实现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杨志敏认为,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提升城市的“温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好地方的文化品牌,开展“小城大爱”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此凝聚人心,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城市的“温度”。

公式 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装,彰显城市品质

市政协委员、泸县政协副主席朱兵表示,泸州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应当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为着力点。

朱兵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城区老旧住宅小区部分居民上下楼成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住在老旧住宅小区的老、弱、病、残、孕者,有的拄着拐杖上下楼相当吃力,有的“困”在家中尽量不出门,有的萌生想要购置高层电梯住宅的想法。

朱兵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市政府应将泸州市城区老旧多层住宅楼安装电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进行统筹安排,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实现城市品质的提升,增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

朱兵建议,可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将加装电梯纳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统一规划,降低工程造价;简化审批手续和流程,建立绿色通道,规划、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审,缩短审批期限。此外,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给予支持,允许居民提取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在费用分摊上,由政府制定指导价,明确按住户楼层高低出资补贴“维保金”。

攻坚行动怎么

构建“三生”空间 打造公园城市

市政协委员、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陈军表示,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公园城市势在必行。

陈军认为,近几年,泸州城市发展迅猛,大城市的味道越来越浓,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是关键。泸州提出要在未来三年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研究,巩固扩大城市发展优势,增强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集聚辐射力,全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合理布局的城市形态,最终实现城市无处不公园的理念。

如何打造公园城市?陈军说,要抓好产城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老城区疏解密度、完善功能;加快新城区错位发展、协调互动;实施工业园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抓好项目支撑。按照“山水皆公园、城乡共公园、城市即公园”的理念,实施五大体系工程。即:实施环城生态圈工程,依托93公里长的绕城高速公路,建设“长藤结瓜”、景城一体环城生态圈;实施城市绿道体系工程,依托“两江四岸”、二环路、城市路网,开展全域绿道体系建设,建成长江绿廊体系、沱江全域绿道绿廊、二环路绿道绿廊、林荫路网络;实施城市公园体系工程,在现有的41个城市公园基础上,再建设提升连江公园、长江生态湿地公园9个大型公园和30个小游园;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结合泸州丘陵地区自然风貌特色,按照因地制宜、传承历史的原则,开展城市“双修”工作,通过城市绿地提质增量、城市历史传承发扬,双管齐下修补城市生态大环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城市道路桥梁、污水垃圾处理等重要基础设施,实施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二环路等项目,形成内通外联的“大都市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基础承载和集聚能力。

抓好机制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编制《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等,出台《泸州市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统筹主体功能区各类空间规划,确保“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融合。

新闻推荐

书写新时代履职为民新答卷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8年,泸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亮点纷呈。这一年,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服务大局,主动作为,认真履行...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