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瓦窑滩 川江文脉最盛的村落(上)

华西都市报 2018-12-31 03:08 大字

瓦窑滩渡口。

瓦窑滩历史人物造像。

滩上篙眼。

纤道上的乾隆碑。

瓦窑滩人家。

女儿溪石桥。

□陈鑫明文/图

泸州市江阳区中兴古场的岁月长河中,瓦窑滩村(石面、金刚、大石)因长江岸古纤道把长山、郭石、罗湾、蟠龙、邓元、姚村、九聚、群利、泸弥、来龙山这些古村落串成了一条环绕半岛的项链。这条珍珠般的项链上,又因泸州至合江古纤道120多里长的线路上留下无数绮丽的人文景致,而让烟波浩渺的古老码头生机盎然、文脉最盛。

这里是乾隆年州官叶体仁瓦窑滩题咏之地;这里是清末诗人、陕西略阳县令苏山故里;这里是乡贤杨百骈赠鞍马朱玉阶回滇之地;这里是明末将军周文辅裔孙创业兴族之地。

乾隆举人叶体仁 实政惠民有功碑

湖北江夏乾隆年举人叶体仁,二十一年(1756)出任直隶泸州合江邑令,在位六年余,为官清正,实政为民,颇有官声。乾隆三十年(1765)升直隶泸州守。体恤民情,兴教育、修书院,捐俸作学田,亲自编课文,主讲书院,修驿道,建城郭,植树造林,古纤道设茶亭,以赈济行人,劝农桑、教孝悌,采风问俗而安民保境,得民心,任职期满,士农工商联名上书府台大人,请其连任。

学子撰有“叶侯作人碑记”传世,见于乾隆二十七年《合江县志》卷之八:“叶侯(体仁)治泸十年,存我士民,功在当代。判断积案,释枉罪囚将十许,士民倾心折服;入民户采风问俗,令出政行;劝农桑、崇孝悌,奖耕读,荐人才;立书院,捐俸置学田;撰《课士十律》勒石以垂不朽;筑古道,修纤道,补城郭而民乐;建学署,尊师道,广纳人才;培植树木、园林,大兴行善修德之风;修廨署以壮观瞻,西南要会犹其昌显;市井门馆无私,合署人间,白昼可越办;衙署两行立春冰,花明泸郡,宛似河阳一县。杜母休风,文翁雅化。感父母斯民之心,如尽人子万一之报,故寿之文石,以志之。”

叶体仁采风问俗,深入民间,常往来于泸合古纤道上。瓦窑滩王爷庙有碑记云,“岁丁丑三月,王爷庙立,以隆永禋祀。庙址择女儿溪岸,望江楼麓,瓦窑滩渡口,筑栋宇奉龙神。自今始,见我民之安给户盈,安上敦仁,天道之化育,龙神佑我士民,天下太平。庙成祀以报之哉,是为记。”

瓦窑滩古纤道上有望江楼,实为纤道上的大石平台,台侧有泉岩中来,人称“一碗水”。甘甜可口,四季不竭不盈,为行旅、贩夫走卒、纤夫至此提供解渴,天长地久成为露天幺店子,人们歇脚之处。

州官叶体仁寻访纤道修缮工程至此,饮其一碗水之后,与过往行人交谈,方知泸合古纤道上的望江楼,欣然作《登望江楼》:

纵登望江楼远眺,长江东去,浪淘尽。看大江之水不波,苍岩之云不流。纤道挂崖壁,江上商贾客艇。谁知滩下乱石,谁知舟行入险境。听里人之诉衷情,牧童横笛,船家忧鸣。眼前岚光之缥缈,群峦之翠环。抚景楼台,前人题咏,沙岸千帆,临谷临渊。此日放晴,江风声于百里,滩口波浪滔天。地尔乡帮,黎民生计,一船十篙百人牵!

这首词不仅写景致,而且将古纤道上所见所闻记入词中,文章结束时,大声疾呼:乡邦生计,一船过滩,纤夫百人之场景,让州官为之恸情。

诗人苏启元 女儿溪之恋

瓦窑滩村,面积9.23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5100多村民。村地图犹若划了一个圈,把中兴古场围在中间。中兴场口上,原有苏家节孝坊,为清廷户部、礼户奏请皇帝旌表。牌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为苏瀛妻曾氏、苏世藻妻曾氏立《苏氏两氏完贞坊》。

苏启元在《一门三世节孝传》中说,“瀛妻曾氏曾源青女,年十八归瀛,生子世藻,四岁时瀛殁,曾氏守节58年,80岁殁。世藻妻曾恒昭女,年十九归世藻,生子楷方,子6岁时世藻殁,曾氏守节50年,94岁殁。清廷旌表建姑妇双节两世完贞坊于中兴场口。”

“苏楷长子国仁妻孙氏,孙才华女,归国仁,20岁时国仁殁,抚国仁次弟国贤长子正祥,又抚国义四子正训,守节60年,83岁殁,清廷旌表准予建坊。三世均守节,犹孙氏苦节而享高龄,故乡人称‘三世节孝’。”

苏氏一族于明末清初入川,迁遵义府。康熙二年朝廷招民回泸居迎恩坊。十年后,苏应龙垦田于苏家沱何家沟,耕读为家,子孙传十余世,为泸阳中兴场名门望族。十世孙苏启元,字潜孚,号苏山(1857—1935),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副贡题名,官任陕西略阳知县。民国后任四川省议会议员,主编民国《泸县志》。1916年9月,朱德将军在泸组建东华诗社,苏启元为诗社成员,常与朱德及泸州名流艾承休、万慎、温筱泉、王少溪、高树、税西衡、刘航琛、袁石麟、陈铁生、陶开永等三十余人诗酒唱和。有《苏山诗草》10卷传世,为清末三苏之老苏,诗人(民国泸县志有传记)。

诗人苏启元的作品中,借情于泸山泸水之间,尤以故里瓦窑滩女儿溪之恋为后人传颂:江岸渡头问迷津,舟拜王爷叩观音。女儿溪边笑客过,纤道岩云飞鸟低。悬崖巍巍山泉生,凄凉私语水无语。幽谷深涧被此名,浣纱身影谁家女。瓦窑滩头树栖鸦,女儿溪旁颜如花。玉钗拖颈抛螺髻,脂香脸晕蒸红霞。问年未嫁十五六,窗开照影春波绿。银鞍白马少年来,遥指红楼乱心曲。

……

诗人苏山的一曲长歌绵绵,一曲女儿溪桑女之恋,打开了少男少女的心扉,于是在瓦窑滩长江两岸的古渡头、相公沱、石城墙、陡坎子、张渡、苏家沱的船家、渔户、纤夫把这古老的男女情歌,改为川江号子传唱,一直唱到了今天。

女儿溪、陡坎子、瓦窑滩、张家渡的揽载船,对河船是大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工具,多少年来,往来于中兴古场与奎丰场、兆雅场、新路口和合江观音场,无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还是逢十场期,渡口船只五更开船,月上岩头船家方才收船靠岸。

寨子杨百骈 鞍马赠玉阶

泸县十大乡之崇义乡,位于城东南,地势北平,自分水岭以南迄于鼓楼山,层峦叠障,愈南愈高。崇义乡境内,清咸丰四年(1854)贡生许朝仪等在鼓楼山建利合寨,又曰昌平寨。大小鼓楼山上建有三关五寨,即双锁关、天保关、关口,久安门寨、长治门寨、永兴门寨、天星门寨、元景门寨。久安门联云:“久大与山齐,石笋深长镇地;安全将武偃,鼓楼声静不闻刁。”

残留建筑

依然诉说寨子百年历史

读民国泸县志(1935年关寨卷),方知崇义乡境内,在民国二十年,杨百骈等建股友寨。在弥陀场、中兴场间,城东六十里处。2018年5月27日下午,在瓦窑滩村第一书记王婧的陪同下,我走进位于瓦窑滩村一社地界,寻访“股友寨”。据81岁村民杨世新、76岁村民高滩清和一队队长苏完章介绍,民国二十年间,军阀混战,土匪出没,社会不得安宁,为保境安民,由时任中兴、弥陀、黄舣、分水乡团总的杨百骈承头,邀地方乡绅、名流共五人筹集建寨,其中有阎增山、刘国成、袁石麟、王佐各出大洋10—20万元在樟树山上建寨子,故名“股友寨”。

股友寨三面是坡岩,一边有路可进出,占地三四十亩,有五道朝门(一家一大门),寨内有五个碉楼(一家一碉楼),碉楼高三层15米,四周有瞭望孔、枪孔,上设观测哨。白天以鸣锣为号,夜晚以红灯报警,一旦土匪临寨,一门一碉人自为战,四门前往支援,乡丁日夜巡查,守护十分森严。寨中有泉眼二处,六方水井,深数丈,可供寨中人畜上百人饮用。寨中五大族人各建有华堂,会客厅、书房、厢房、粮仓、柴房、杂院、马厩和乡丁住所,各有天井四至六个,五姓人家有巷道相通,有警报系统。寨子大朝门、大碉楼、议事厅犹如水泊梁山聚义厅,厅四面八方为走马转角楼,院中院,楼中楼,十分宏大,建筑壮观,布局巧妙,易守难攻,为崇义乡临大江岸最完备的中西式建筑。

如今看到的寨门还有三处,水井、天井可寻,碉楼、大朝门已夷为平地。唯有樟树山上的古樟林,昔日寨子中的版筑土墙、小灰瓦木房门窗和石碾、石磨、石缸、石花台、石墙角、石水沟、石天灯树夹和大水池,依然向人们诉说寨子百年的历史。村民神龛上忠厚为家、耕读兴业联还传承着寨子人家的家风、家训、家规。

鞍马之恩

朱老总曾问杨百骈状况

走进寨子,采访杨姓家事,让人为之一惊一叹。惊奇的是当年杨百骈仗义疏财,以朱玉阶为友为师,赠白马,送盘缠,派杜云武一行护送朱玉阶离川经黔回滇,玉阶有诗相答谢,一时在泸南传为佳话。

《朱德在泸州》记述了这件事:

那是1920年9月18日至25日,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长朱玉阶率两个团与熊刘联军战玉蟾山、黄家祠一线,朱部兵败,泸城失守,玉阶未能突围。原东华诗社成员冒死相救,先在陈君咸家,后由李丹书保护,送中兴场苏乾初家,由杨百骈与王佐、胡雨村转移到宝藏寺卢春甫处,安顿在道陵沟彭二兴家二月余,后转奎丰场李丹书家,于1921年初离泸前,中兴场大滩头寨子上杨百骈以鞍马相赠,朱玉阶以诗答谢:

识荆有幸恨交迟,赠马衔杯向北行。附骥何时杼抱负,一鞭千里一鞍情。杨百骈时兼任小学教师,在朱德生死关头,冒险助玉阶一臂之力,使玉阶安然脱险,经贵州入滇回到昆明。

朱德回到云南,将泸州友人冒死相救方得脱险的经过告诉老友赵熙(1867—1948),赵熙为之感慨有诗云:

只有人心能救世,西南半壁赖维持。读书已过五千卷,一剑曾当百万兵。张文礼先生在杨百骈大滩头寨子上听杨百骈儿子杨春琪说,“朱德在泸五年,以德服人,广交朋友,尊贤达,人缘好。在生死关头,许多人设法相救。父亲与朱玉阶并无深交,见李丹书、苏乾初、王佐、胡雨村等人援手相救,深信朱德之为人,于是赠马,送盘缠,派人护送,走分水、尧坝、赤水入贵州,从而绕道进云南达昆明。诗中有‘识荆有幸恨交迟’说明经李丹书介绍,父亲才认识朱玉阶。”

1926年,朱德从欧洲回国返川,参与策划泸顺起义,在泸州泸县艾承休家还问起当年冒死相救他出川回滇的李丹书、杨百骈先生情况。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任中兴乡乡长的朱炳银,在乡办公室接到北京电话,朱老总问杨百骈状况,得知不在了,为之惋惜,没能报答先生赠鞍马之恩。

新闻推荐

泸县县委政法委 “四举措”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本报讯(刘大超)近年来,泸县县委政法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举措,助推泸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取得较好成效...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