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 村史馆留住美丽乡愁

泸州日报 2018-10-12 09:09 大字

大水坝村村民参观村史馆。曾佐然 摄

■付冬梅 曾佐然

“我们找到了龙桥社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乡村变景区,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的珍贵资料。小小村史馆见证了改革的变迁,留住了美丽乡愁。”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佑江区政协副主席黄兆明率队到泸县玉蟾街道龙桥社区考察农村集体发展工作。龙桥社区村史馆引起黄兆明一行的关注。

村史馆

村民的精神家园

9月27日,泸县得胜镇大水坝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内热闹非凡。

“这几张漫画是张老辈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时手绘的。《我心目中的新农村》绘制了当时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农村——村里有马路、有办公室、有灯光球场、有粮油基地、果蔬基地……许多年过去了,我们村仿佛一直按照这张图片规划的一样在发展。”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朝奎给村民们讲村史时说道。

木犁木耙、蓑衣斗笠、箩筐簸箕、缝纫机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一件件陈旧的生产生活用具承载着乡土记忆,墙壁展板上村情简介、历史沿革、历任村干部、大事记,记录着大水坝村人的昨天和今天。

“留住历史、留住乡愁,是干部群众共同的心愿。”得胜镇党委副书记陈建林说,大水坝村因港城大道建设征地搬迁建设了莲花新村,大家住进了新居,生产生活有了较大改善,逐步走上小康,但乡愁也成了村民的共同牵挂。

得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史馆建设,镇村干部入户走访老村民,寻找查阅本村村史书籍,走访德高望重的老人,了解村情村史,搜集编写本村家风家训、致富故事。同时,向村民公开征集村史馆所需要的本村文化、教育、历史等方面的展品。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得胜花灯为主要特色的大水坝村村史馆顺利建成。

“每次回来,我都会到村史馆看看,那里承载了儿时许多回忆。”外出务工人员王宇明说。

村史馆

村村各具特色

“村史馆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泸县以传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留住乡音、乡愁,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泸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刘静说。

泸县从2016年开始展开村史馆建设工作,县委组织部牵头统一编印《村史》样册,要求各村党组织牵头,发动群众挖掘整理本村的村情村史。明确《村史》要从历史沿革、大事记、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9个篇章分类编印,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不同角度、图文并茂地描绘本村奋斗历程与光荣成果。全县共收集整理中国小水电之父税西恒、抗美援朝老兵彭树林、老党员何树荣等先进人物、名人志士事迹60余篇,编印《身边人身边事》《龙城好家风》《家乡故事汇》2000余册,编撰《村史》251册。

泸县村史馆建设作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展馆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通过充分利用村史馆墙体和空间面积,集中展现爱国爱家、勤劳致富等人物故事文史资料、图片及影像资料,各历史阶段的生活物品、农具,再现农村变迁历程、优秀乡村文化。

目前,全县建成得胜镇大水坝村非遗花灯、玉蟾街道小马滩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兆雅镇石龙村红色革命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村史馆251个。

除此之外,泸县还组建一支由优秀党员、威望高的村干部、乡贤组成的村史讲解员队伍,在“七一”、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编排乡土文化节目,让党员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支持家乡、振兴家乡。

新闻推荐

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出“招贤令” 总工程师税后月入2万元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亚琴本报讯近日,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泸州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管委会发出“招贤令”,面向社会公开竞聘优秀...

泸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