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的泸县样本
美丽的县城花园干道。曾佐然摄
龙桥文化生态园新农村综合体丰富的文艺活动。 曾佐然 摄
谭坝油菜花开,游人来。曾佐然摄
□张蕾 曾佐然
“泸县是中国龙文化之乡,游龙桥、观龙舞、品龙眼,欢迎大家来到泸县体味美好幸福生活。”8月23日,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肖刚走进后湾村百年龙眼林,为泸县龙眼代言,向广大朋友发出来自泸县的“甜蜜邀请”。
泸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聚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走好走稳泸县路径,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村土地三项改革 为全国乡村振兴探路
8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省政府发行了全国首单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本项目总投资为30.31亿元,用于泸县乡村振兴建设,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4大类。人民网报道认为,这是推动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振兴的一次重大举措,是四川省加快推进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一次重要实践,这也是泸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又一次创新举措。
2015年3月,泸县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2016年9月增加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事项。三年来,泸县的改革试点,总体呈现出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有保障和农村资产能活化、乡村振兴有支撑的良好态势,农民、集体、政府、社会多方共赢。
7月10日下午,泸县喻寺镇谭坝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第一次分红大会召开,全村宅基地退出复垦148亩,村集体自己留用44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104亩,通过县内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获得资金1144万元,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获得补偿980万元,村集体获得收益90万元。
5月18日,喻寺镇谭坝村1、3村民小组通过退出复垦节余指标调整,将44.48亩集体建设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给泸川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单价17.8万元/亩,成交总价款791.7万元,用于扶贫厂房建设。泸县为全国提供了一例“指标留在乡村、落地后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
8月25日,为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推介龙眼农特产品和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品牌,一场以“绿海潮河·龙眼飘香”主题的泸县第七届潮河金秋龙眼节在潮河镇后湾村开幕,泸县龙眼吸引了全国的水果经销商和游客的目光。活动当天现场销售潮河龙眼30吨,客商订单预售量350吨,按平均4元/斤测算,预售额达304万元。全县龙眼种植面积18.2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龙眼生产基地,综合打造中国晚熟龙眼之乡。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泸县整合资金创新支农方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等方式,多措并举做强农业产业,搭建电商平台,助推富民强村迈上新台阶。
目前,全县建成3万亩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万亩优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园,粮食生产实现产业化。发展以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成渝“菜篮子”。发展车前草、白芷、黄栀子、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业,建设泸州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国家级枳实、枳壳中药材GAP种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6万亩,打造“川南乔灌木基因库+生产育苗基地+展示窗口+交易市场”示范基地;发展花椒面积5万亩。巩固PIC生猪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三级繁育体系,仔猪外销、生猪出栏常年保持 “双百万”,生猪寄养出栏达到40万头。发展以长江上游名特优产品为主的区域性特色渔业,建设全省最大的稻鱼健康养殖基地,打造长江上游名特优水产品驯化繁育基地。
生态宜居新面貌 美丽乡村颜值高
“我宣布泸县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启动!”7月26日,县委书记、县创文指挥部总指挥长薛学深发出泸县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号召。
泸县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布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产业集聚区、县城、景区和乡镇所在地周边,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安康公寓等集中安置区,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泸县大力发展 “农业+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现代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农庄,龙桥文化生态园成功创建为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推动“农业+康养”产业,在泸县北部农村综合体积极推进农业观光、赏花摘果、农事体验、健康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产业项目,着力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硬实力”。1-7月,全县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10.2亿元,接待游客193.6万人次。
泸县强化环境治理与村貌提优,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健全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增强乡村环卫队伍,探索购买公共服务,引导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排污问题。全县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39个,建成新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站4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级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率先实现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行。建成地埋式垃圾库43个,农村垃圾收集池(垃圾箱)1800余个,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个,所有垃圾转运泸州焚烧发电,实现“村收集、镇运输、县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
泸县出台扶持政策,开展“一镇一街”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特色镇。全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00户,农村土坯房13397户,危旧房棚户区住房改造516套。加大力度推进全域社社通,加快城镇公交建设,塑造泸县城镇公交品牌和形象,彻底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出行全走水泥路,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
传承文化基因 乐享美好生活
8月29日,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拥抱新时代逐梦泸州城”醉美泸州·百姓舞台泸县展演专场在泸州市江阳艺术宫隆重举行。
曲艺《四个老汉夸好人》、狮舞《母亲是中华》、杂技表演 《八人武术》、得胜花灯《十九大精神暖人心》、龙舞《彩龙舞东方》等接地气的节目,把泸县一百多万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和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集中展示了泸县农民演艺网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丰硕成果!
泸县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生活,为振兴乡村铸造文化灵魂。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月月放”、活动“周周有”、书报“天天读”等文化民生工程,开展流动图书车、流动博物馆等流动文化服务。依托丰富的农民演艺资源,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活动品牌。宋代石刻博物馆和屈氏庄园博物馆1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半年内就吸引15万人次参观。
泸县依托泸县丰富的龙舞、龙桥、龙雕等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聚集发展文化创意、农村演艺、休闲娱乐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龙文化产业品牌,推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雨坛彩龙演艺有限公司、西南农民演艺联盟等已经打造为泸县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扎实推进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玉龙湖、道林沟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整合龙桥、渡槽等特色文化资源,合理布局乡村旅游点,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县。
新闻推荐
“我只是做了党员应该做的事” ——记泸县石桥镇新屋咀村党总支书记李珍彬
◎成帆李珍彬,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基层村干部。他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养殖示范户,从最初担任泸州市泸县石桥镇...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