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的“龙眼大姐” 助力泸县龙眼增产增收

四川日报 2018-04-16 06:00 大字

名片

武万琼

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眼下,龙眼树正值开花季节,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4月15日,春光明媚,走在泸州市泸县云龙镇英雄村田坎上,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武万琼手把手指导果农管理龙眼树。

在泸县,武万琼是响当当的人物,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龙眼大姐”。□本报记者李丹

抓技术促销售带动泸县种植龙眼17.6万亩

2008年初,在外经商的武万琼回乡兴建果园,成立龙眼专业合作社,还担任了英雄村村支书。

“当时村里的龙眼产量上升,但因为客户对我们产区不熟悉,没人上门收购,眼看着村民们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武万琼说,为解决龙眼销售问题,在村民支持下,2010年,她辞去村支书职务,主动去跑市场联系销路,带领村民先后成立了泸县云龙镇名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科裕果业专业合作社、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泸县有种植龙眼的传统,如何让这个特色水果在市场立足,打开知名度?武万琼发现,村民们种植的龙眼大部分都是老品种,果子小,肉薄、核大、味道淡,“这些品种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批发价最低才二毛五一公斤。”

武万琼把精力放在了培育优良品种和掌握关键性技术上。只有高中文化的她通过县农业局找到川农大、泸州市农科院、泸县科兴水果研究所等建起“专家大院”,每天起早贪黑“泡”在实验基地里,学习先进的嫁接、育种、施肥等技术,一个夏天下来人变得又黑又瘦。

“你一个女人家不带娃娃,天天跑田头像啥子样!”学技术容易推广却难,新技术推广初期,武万琼听到了大量质疑声,有些人还坚决不试验新技术。为此,武万琼挨家挨户做工作,四处“打包票”,承诺如果果农次年收入降低就自己掏腰包弥补损失。

第二年,采用新技术栽种的龙眼大受市场欢迎,卖了好价钱,那些有质疑的村民主动找到武万琼表达了参加培训的愿望。“现在,在每年举办的农技培训班上,那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村民积极性最高,都说不能再落后了。”武万琼说。

近年来,武万琼培育出20多个龙眼品种,截至去年11月,她带动泸县种植龙眼的面积达到17.6万亩,“泸县晚熟龙眼”已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

搭平台忙扶贫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

武万琼说,她跑市场搞销售时,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睡过一晚上10元的大通铺,最惨的一次是对方答应的大单第二天又没了,“但我不怕苦,当初是大伙信任我,才跟着我一起种龙眼的,我就不能半途而废。”

凭着这股不认输的劲,武万琼将当地果农的水果销到泸州各大超市和宜宾、重庆、成都、上海、广西等地,产品实现农超对接,并开通网上销售渠道。去年,泸县龙眼联合社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入社的龙眼户户均收入2.5万元以上。

去年,武万琼还将泸县龙眼卖到了香港、澳门,“单价是平常售价的两倍,如果是干果,更有赚头。”尝到甜头的武万琼今年投资建设冷链物流运输中心,集农产品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在泸县的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武万琼第一个实行专合社社员与建档贫困户帮扶活动。去年,她主动助力云龙镇贫困村朱梅滩村进行产业发展,帮助村内143户贫困户用科学方法改良种植龙眼,让贫困户当年人均增收2856.7元。

武万琼说,小时候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现在,她换了一个平台与农民朋友一起交流现代农业技术,“路越走越宽,希望以后能带领更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泸州第一个中共党员 记曾润百烈士

“我现在处于脚镣手铐之下,受过闻所未闻的惨刑……我之死是为革命而死,我们的事业将来一定会成功。请家里的人,不要因我之死抱悲观。”这是曾润百在敌人监狱中写给家人的信。1928年6月16日,曾润百在...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