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4月 泸县将实现“社社通”水泥路 泸县建设畅达新区、宜居新区纪实
泸县城乡规划模型(川江都市报记者 李佑天羽 摄)
◎ 泸州日报记者 简放鹏
一年来,泸县把实现全县2180个社通水泥路的目标,作为该县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实施。目前,泸县“社社通”水泥路完成路基2026公里、路面1834公里,预计明年4月全县实现“社社通”。
“村村通”出行条件还不够好
“十二五”期间,泸县实施了“三级路网改造”“通村水泥路”等惠农交通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水泥路既定目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未修通水泥路,水果、蔬菜、土特产品外运仍需肩挑背驼,家具和电器拉回家还要用独轮车;学生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上学,让家长担心;农村看病就医靠步行,救护车进不来,有可能延误病情;富裕起来的村民,买了车不能就近停放;城里人回老家,人车分离,不方便、也不安全。
对此,泸县人认为,农村水泥路只通到村,出行便捷条件不够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解决,就与小康生活不配套;只有通上水泥路,才能缩短城市与农村的基础配套差距,才能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把水泥路从“村村通”升级为“社社通”,是实现全县交通“内部畅通,外向快捷”的必然选择,更是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现实迫切需要。
2016年底,泸县党代会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奋战三年,全面实现泸县“社社通”水泥路,解决群众出行难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泸县投资10亿元,打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1”升级版,这是泸县建成畅达新区、宜居新区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召开后,泸县把实施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社社通”水泥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推进全域“社社通”,确保三年任务一年半完成,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社通”水泥路资金从何而来?
“社社通”水泥路列入泸州市重点项目,泸县计划建设“社社通”水泥路2142公里,并建设一批便民桥、连通桥。其水泥路全部按照4.5米宽建设,路基达到5米或5.5米宽,同时配置水泥防护墙、波形护栏安保设施。
过去,部分通村水泥路宽度只有3.5米,有陡坡和急弯,停车、掉头、会车不方便,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需要加宽改造这些道路,资金如何保障?
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修中说,建设资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补助,具体标准为35万元/公里,安保工程3-5万元/公里,修桥按实际补助;二是村民投资投劳;三是社会筹资,包括企业家、成功人士的捐款。
确保道路质量 专门成立监督组
为了确保“社社通”道路的质量,泸县建立专业监理、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机制,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监理工作;由村民代表组成群众质量监督组负责群众监督;由本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中选举代表组成社会监督组负责社会监督。
在泸县石桥镇,各村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和镇村社干部等组成的监督组。作为监督组的一员,银朝村5组村民鲁学灿全程参与其中,“我们每天都到现场,重点盯到路基、混凝土、路面,用卷尺和竹竿量,看宽度、厚度够不,看材料真不,看用料比例对不,以保障把路修好”。
路建成后,石桥镇还要树立公示牌。“质量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施工队伍、施工人员、联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员名单都公布在上面,干得好,这就是‘功德碑\’,干得不好,就是‘耻辱碑。\’” 石桥镇党委书记郑晓波表示。
“车子开到家门口” 梦想成真
如今,最让陈绪财满意的,是家门口那条宽敞的水泥路,“现在可方便了,路修通了,很多人都买了三轮车、摩托车。”
在玉龙村,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是村民们最大的感受。“小时候做梦,梦到车子开到了家门口,现在梦想成真了。”村民刘洪尧说。
如今,沿湖公路从村民家门口通向外面,也带着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向远方延伸。
随着“社社通”水泥路的延伸,层峦叠嶂的道林沟景区开发随之加速,带来了更多的游客。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购买了当地的土鸡、土鸡蛋、花生等农产品,采摘柚子、李子等优质果品,山里生态产品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销售的数量大幅增加。
“石桥镇把‘社社通\’公路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跑道,打算整合农丰、吉祥等四个村的力量,成立道林沟景区联合党委,以促进道林沟景区的整体开发。”“社社通”工程的实施,激发了石桥镇党委政府发展的新思路。
“有了‘社社通\’道路帮助,我们村打算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和稻鳅养殖产业,让更多的农户致富。”谈到吉祥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刘朝贵信心十足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蒋印张静)近期,泸县交通运输局结合当地冬季气温低、多雨、冰冻天气的特点,采取“五个加强”全面做好辖区冬季公路路政管理。加强上路巡查。泸县交通运输局在提高日常巡查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易...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