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泸县经开区助力照南山村脱贫纪实

泸州日报 2017-12-07 09:37 大字

■龙琳 本报记者 蔺艳霜

干净整洁的小院,墨绿色的琉璃瓦,崭新的院墙,标准的平房,这是泸县太伏镇照南山村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容村貌也越来越漂亮,这是精准脱贫的喜人成果。”照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德荃向记者介绍说。

“1+N”模式 带动村民脱贫奔康

照南山村地处太伏镇东南部,属偏远村。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采取“1+N”的模式,泸县经开区28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该村99户、288名贫困群众,做到一名干部职工联系多户贫困户。截至目前,还有27户76人将在年内脱贫。

为落实“十三五”规划期间扶贫工作,泸县经开区从“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方面综合发力,不搞“挂名式”扶贫,切实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共同走上全面小康的幸福路。

“输血”扶贫 夯实发展基础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泸县经开区结合泸县县委、县政府的扶贫方案,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产业扶持、政策兜底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在照南山村实施,为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注入强大动力。

三年来,泸县经开区共计投入扶贫资金600余万元,完成村村通、“社社通”道路建设16.2公里,危房改造76户,接通自来水125户,建立义务教育贫困生档案45个,贫困人口参与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并建设了村图书馆、活动室、篮球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丰富村民日常生活。

产业扶持 搭建致富平台

“今年,单靠栽朝天椒,我就有5600元的收入,是栽朝天椒的人当中收入最高的。”照南山村贫困户朱廷文自豪地说。

为了加大贫困户产业收入,结合照南山村地形结构、土质结构、劳动力结构的“三大结构”特点,泸县经开区引导村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以朝天椒、佛手、枳实、吴茱萸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产业扶持项目。同时,大力发展以“鸡、鸭、猪、羊”为主的庭院养殖经济,并聘请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员,为贫困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有了成本、有了技术,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愁贫困户脱不了贫。”驻村农技员信心满满地说道。

有了技术支撑,有了大家的积极参与,现在照南山村的田间地头“热闹”了,荒地都被利用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目前,照南山村朝天椒种植面积达100亩,带动村民增收共计5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余亩,养殖山地鸡存栏3000余只,养殖小龙虾20亩,共计收入40余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流转土地150亩,投入120万元,种植佛手、枳实、吴茱萸等中药材,预计收入300万元,带动60户贫困户增收,未来计划流转土地增至2000亩。

帮助就业 增强脱贫信心

“有部分稍微年轻点的贫困户,非常渴望在家乡有个稳定可靠的工作,再也不用常年奔波于外地。”泸县经开区帮扶责任人谭军介绍。

为了充分利用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满足村民就业愿望,增强贫困户脱贫“造血”功能,泸县经开区大力整合园区企业力量,挨家走访企业,梳理出工作岗位200余个,并与企业协调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培训。为了给贫困户增强就业信心,泸县经开区帮扶人员亲自带领贫困户到企业面试,帮助他们精准就业。其中,为了给贫苦户张递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结对帮扶人员一天内带着她走访了16家企业,这份真诚让张递华至今都很感动。同时,泸县经开区加大与照南山村村“两委”的联系,积极梳理出本地的公益性岗位20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目前,泸县经开区已帮助30余名贫困户在园区成功就业,10余个贫困户在村公益岗位成功就业。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这条路上,泸县经开区全体干部职工,将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劲头,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精准发力,助推照南山村如期退出贫困村序列。

新闻推荐

下周停电消息预告

11日龙马潭区:建设8社11日江阳区通滩镇:井四井、母滩石厂、猪儿山机站、陵园村机站、宜定水站、宜定中学、宜定小学、宜定场上、宜定农副食品加工厂、大竹山村、母滩村、陵园村、金宝山村11日江阳...

泸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