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法治路上的追梦人 ——记泸县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商晟

泸州日报 2017-10-10 12:41 大字

■周文莉 本报记者 曾臻

在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泸县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商晟的心里,耕种着一个法治梦。遇到的每位当事人、办理的每起案件,历经的来自生活的磨难、工作中的每次挑战,商晟都会为其播撒下一粒种子,这种子有时是兴趣,有时是勇气,有时是爱心,有时是责任……

种下兴趣

一切努力都有收获

怀着对法律的敬仰,2010年商晟从四川大学法学硕士毕业,考入了泸县人民法院。她刚进法院时,被安排到档案室协助装订整理案卷、替当事人查找复印卷宗材料,很快她就熟悉了三大诉讼基本程序,也了解了诉讼文书的制作。三个月后,她被安排到泸县太伏法庭工作。作为太伏法庭唯一的书记员,除了为法官记录庭审笔录、书写部分裁判文书和兼职内勤外,还需要经常同法官一起走乡入户调解邻里纠纷,开展巡回审判,送达文书,送法下乡等。面对工作琐事,她没有一丝的退缩和抱怨。她说一切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法庭工作经历也完善了她处理民事案件的欠缺和不足。

善于学习和总结的她,进法院两年就成为了审判员,2014年被任命为刑庭副庭长,成为院里的青年骨干法官。

种下勇气

一个人“三个家”

1983年出生的商晟不像印象中大多数法官那样严肃。她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并很好地演绎着女儿、妻子、母亲、法官的角色。商晟的父亲过世得早,母亲年近七十,独居泸州,常年疾病缠身,需定期到医院做透析;丈夫是现役空军军官,远在15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她每年去探亲一次;年幼的儿子由婆婆一人在距泸县50多公里的纳溪照顾。她与老公都是独子,因此家中大小事务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每天的忙碌奔波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每周一、三、五,清晨5点半不到就得起床,从纳溪乘车到泸州再转车到泸县工作,晚上再原路辗转回纳溪和婆婆一起照顾孩子;每周二、四、六回泸州看望母亲。有时判决书没写完,她就带回家写;公安机关提供的审讯视频没看完,她就带回家看……

种下爱心

孩子眼中的“法官妈妈”

面对审判庭上涉世未深、一时失足的懵懂少年,作为少年审判合议庭法官的商晟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商晟还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不定期的判后回访中,像家长一样嘘寒问暖、耐心的说服教育。商晟常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身为少审庭的法官,要在细节上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商晟主动走下审判席,多次以各种形式送法进学校。除了传统的法制讲座,还到学校帮助学生编排模拟法庭、邀请学生参观少年法庭等,在多次法制课上,她亲切随和、清晰易懂的讲课风格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法官妈妈”。

种下责任

只因有颗为法治梦跳动的心

一次,商晟审理了一起普通寻衅滋事案件,被告人杨某某因吸食毒品被误诊为艾滋病,产生了仇视社会的情绪,多次惹是生非、打人砸物。为化解被告人心中的消极情绪,让他感受到亲人、社会的温暖,商晟多次联系杨某的唯一亲人——他的妹妹,向其做好解释说明,请她从西安专程飞达泸县参与庭审,并安排她与哥哥会面,希望她能用亲情感化杨某某,让他对未来的生活怀有希望。最后,被告人杨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当庭表示不上诉。

这就是商晟的法治梦,在漫漫的法治之路上,她的梦想还在不停地放飞。

新闻推荐

泸县供水复线管工程 顺利竣工通水

本报讯(王铭记者蔺艳霜)近日,泸县供水复线管成功并入泸县县城原有市政供水主管并通水,标志着历时一年的泸县供水复线管工程顺利完工。泸县供水复线管工程由兴泸水务集团投资6000余万元,自北郊水厂至泸...

泸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