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规模化 集约化 标准化 商品化 泸州市优质粮食生产将实施“四化”

泸州日报 2017-09-30 12:42 大字

■本报记者 简放鹏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泸州市将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工程,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着力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为发展方向,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以满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粮需求。

中高档优质稻瞄准200万亩

泸州市水稻种植布局位于长江河谷和赤水河流域,其中在海拔240米至380米的泸县、合江、纳溪、龙马潭、江阳5个区县的64个乡镇,将发展适宜机械化的“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

由于居民人均食用消费量逐年下降,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销对路和增加农户种粮的经济效益,泸州市计划2020年种植中高档优质稻(国标三级米以上)200万亩。其中国标二级米“川优6203、旌优127、宜香2115”等杂交优质稻和特种米罗沙稻,2017年达到15万亩,2020年达到23万亩。

与此相应,泸州市将发展3000亩以上规模的优质稻谷订单生产基地180个,中档优质稻主要推广杂交优质稻品种“川香、宜香、内香”等;打造5万亩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

对此,泸州市水稻产业重点工作将围绕高标准稻田建设、订单生产基地建设、技术集成与创新等项目开展。重点抓好集中连片的稻田建设,同时要在抓好优质稻基础上,稳定“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研究适宜“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机插机收配套技术;在稳定泸州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推广粮油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每年建设水稻、马铃薯等作物绿色粮油增产技术模式示范片10个以上。预计到2020年,泸州市建设高标准稻田40万亩,“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机插机收配套技术示范区100万亩。

打造酿酒工业“第一车间”

泸州市将在泸隆路、泸合路、泸宜路三条公路沿线,沿沱江、长江河谷浅丘地区和沿赤水河谷流域三流域,集中连片发展酿酒专用高粱基地,抓好酿酒工业“第一车间”,以稳定原料生产。

同时,泸州市将以沱江、长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为酿酒高粱基地建设重点,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创新产业化运作机制,将泸州酿酒高粱产业建设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高粱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预计到2020年,全市正季酿酒高粱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蓄留再生高粱15万亩,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6.6亿元;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个层次的高粱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实现常规糯高粱亩产量300公斤,杂交糯高粱两季亩产800公斤的产量目标。

对此,泸州市高粱产业将重点围绕标准化产业生产基地、种业培育项目、产业科技示范园、产品质量安全等项目开展。重点抓好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泸州老窖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高粱常规种繁育基地及杂交糯高梁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计划到2020年,泸州市建成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万亩;建立泸州酿酒高粱研发中心、制种中心、推广中心、交易中心和标准化种植示范中心。

新闻推荐

石桥镇 专项检查节前安全

本报讯(王普亮杨林鹏)近日,泸县石桥镇对镇域煤矿企业、食品行业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检查组先后到狐狸坡煤矿、长沙庙煤矿、富银煤矿进行检查,实地查看了煤矿地面设施设备、重要工作场所和井下一线操...

泸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