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福宝的那条古盐道

川江都市报 2022-01-14 01:00 大字

从泸州路过系列之

◎陈鑫明

多年前,一位合江友人告诉我,川盐古道有一条近路,从福宝大漕河码头背盐上坡,沿大漕沟古道进入天堂坝,在龙氏客栈住上一宿,第二天清早上路,登红牵子岩,出川黔两省交界的武定门。在关口上,经官兵检验,交纳过境税后放行,沿着岩半古道,下贵州习水县三叉口乡的天水村,把川盐驮到习水河,走水路下行梓桐和遵义,上水走太平和二郎古镇。

据地方史专家吴鹏全先生考证,这条川盐古道早在唐宋时期就是川盐入黔的必经之道。元末明初,大漕河福宝古渡口成为川盐集散地。清康熙时期,因盐运而有了新场,这个地方后来改叫“福宝”。而这条藏在“福宝”的川盐商道,所记载的历史已有千余年。

陈三元岩居古寨

从天堂坝出发,古道沿大漕沟上行,在10里处有一块石碑,碑上书刻三个大字:三元寨。

三元寨村民描述了前往古寨的路线,越过漕河上的木桥,爬上坡是一栋由丹岩石所砌成的楼房,村民们叫它“红房子”,那是三元寨后人陈世江的住宅。主人家介绍,其祖上是“江西义门陈氏”,奉旨入川而来,插占在福宝,后发现大鹿洞依山傍水,便搬到这儿,在半山修了陈氏“义门堂”,大大小小有48间房,占地十余亩。有大朝门、吊脚回廊,正堂、客厅、厢房、耳房、厨房、银库、武库、仓库和左右碉楼,院中修建有天井、水池、花间、苗圃和小戏楼等。陈氏族人在大漕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经过一座古桥,桥头有“天缘桥”石碑,从碑记中可得知是清嘉庆年时,沟中发大水,挡住了乡亲进山伐木、采集山货和狩猎之路。族长陈三元率子建桥,故碑正中书刻:“陈三元父子建”,时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

从溪沟到二层岩古寨大约200多米,几乎全是岩壁,有一条“之”字形青石板砌成的路,几乎被野草所掩盖。每年清明时分,陈氏族人为祭祀先祖,才会有人上古寨。为了揭开古寨的神秘面纱,我一口气爬上了二层岩,几乎喘不过气来。看到第一道寨门,门额上书刻有“居之安”三字,这是一道与老屋相似的朝门。第二道门额上书刻“义门寨”,有石记,为同治二年(1863年)修建,另有建筑古寨小序百余字。门柱上有联:“泽缘颖水千百世,派演江州亿万年。”

进入寨中,有大石碾、水缸、灶台、库房、粮仓等等,古寨还另有五间房屋,其中厅堂一间最大。到了第五间,在石壁上发现“积厚流光”石碑,石碑上记述了后人为陈三元塑像的始末。据了解,三元古寨由陈世江看管,平时寨门紧锁,唯有祭祖时才打开。

陈三元修建的岩居古寨,历经150年风雨,现基本保护完好,为研究川黔古盐道的岩居文化提供了佐证。

李家坝龙氏客栈

从大鹿洞沿古道前行35里,就到了李家坝,此处从古至今都有龙氏一族所开办的客栈。

70岁的龙明书介绍,祖先都是从湖广而来,先到了合江福宝,之后才到天堂坝。本想前往贵州经商,发现这里竟是川黔盐道的必经之地,从福宝背盐进来约80里路程,骡马要饮水,人也要歇脚吃饭,于是便将入川时所带的银两,在这儿买地筑屋,修了一个客栈,前排后排房间约数十间。每天卖出的帽儿头大米饭有两斗多,可供百余贩夫走卒、马帮人享用。为了招揽四方客商,之后又修了酒馆。

多年之后,龙氏子孙靠着祖先的积蓄,除了客栈以外,又开始经营木材、药材和土特产,日子过得越来越顺遂。在龙家的神龛上有一联,横批是“武陵宗堂”,此外还有“天之高、地之厚、国之安、亲之养、母之恩、位之稳”的祖德训示。由此可见,龙氏家族以忠孝仁义礼诚信为本,勤于经营,传承了宗族人脉,后来还买下从红牵子至燕口大鹿洞,这一大片的山林产业。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有一年,沟中大水,冲走田土,村人们便开始种竹、栽梅子和养鸡。再往后,福宝旅游区搞开发,打造天堂坝100里杜鹃花长廊和川黔运盐古道文化,龙次江从外地打工返村,开办了乡村农家乐,又再次建起了客栈。

盐道雄关武定门

川黔两省交界的山,名叫“红牵子山”,海拔有1408米。山谷溪流淙淙而下,是福宝大漕河发源溪流之一。从龙氏客栈出发,行走大约60里,便到了古营盘,这儿是明清两朝驻兵之地,是千总统兵的营地,也是扼守隘口雄关武定门的后方大本营。

从营盘出发,就可以开始登红牵子山了。盐道全是丹岩条石所砌成,据说有1088级。沿古盐道上行约500米拐弯处,发现了“同结善缘”的功德碑,碑文记述了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冬月,由乡绅陈三元之子陈德吉,倡修川黔古道的过程,以及各乡绅所捐银两的数量、姓名等等。由此证明,在大约200年前,这条川黔运盐古道是由合江县南乡大漕支八甲一带的民众筹资重建。在碑文中有“周王有千丰之地,夏禹有百世知应”,而“我川黔运盐古道的修建,有我背盐人和乡绅功德而永垂”;而在碑的右边,还有两龛石像。

登上红牵子山山顶,山风从贵州方向吹来。一座雄关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武定门。武定门楼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为双拱结构,丹岩条石砌成,门上建有门楼,是守关兵卒设置关卡,收缴入黔盐税以及入川马帮货税的关隘。门楼两侧有“女儿墙”(建筑物屋顶周围的矮墙)数十米,也是四川省与贵州省的边界线。

从关门旁边的石梯逐一而上,远眺川黔两地,百里风光尽收眼底。千百年间,出古寨门右方是去贵州习水三叉口乡天水的古道,半天路可达习水河边,将盐上船后,运往太平、二郎……从贵州入关进四川的,除贩夫走卒和商贾马帮外,还有仕大夫和学子,在入川的人流中,也有不少贩私盐的驮队。

距武定门30米处,有“镇关石人”石笋,又叫作“石老妈”,这是古道雄关上的一大自然景观。有关“镇关石人”的美丽传说,只需要听上一遍,就会流传开来。

立于川黔交界的武定门前,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条运盐古道上,演绎着多少悲壮的盐运故事,诉说着多少背盐汉、马帮人的辛酸往事。运盐古道虽然已成为记忆和历史的见证,但对于福宝而言,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合江县中医医院获评“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周资利川江都市报记者张若涵本报讯12月26日,经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会评审,正...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