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延展生态画卷
(上接第一版)
切片二退捕渔民见证泸州生态之变
“种了200多棵真龙柚,去年产了两万多斤,有五六万元收入。”2017年,在赤水河上打渔20多年的陈淀明,收起渔船,退捕上了岸。
43岁的陈淀明是合江县荔江镇蒋湾村人,从小在赤水河边长大,14岁就上船打渔。“刚开始打渔时鱼多,好打,后来就慢慢少了。”陈淀明说。
2016年年底,原农业部发布《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禁止一切捕捞行为。赤水河成为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陈淀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退捕上了岸,并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回家搞起了种植养殖业。陈淀明说,比起打渔时一年到头飘在赤水河上的生活,上岸后的生活更自由。更重要的是,依靠搞种植养殖业,收入也不错。
和陈淀明一样,30岁出头的王彪也是一名退捕上岸的渔民。
2019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实行10年禁捕。2020年6月,泸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788艘渔船、1429名渔民退捕上岸,王彪就是其中之一。
十几年江上打渔的经历,让王彪对长江泸州水域的水情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还通过了船舶驾驶培训,获得了《渔业船员证书》,具有驾驶三类船舶资格。很快,王彪与父亲一起通过培训,成为了江阳区的“护渔员”。
在开展巡查时,王彪担任渔政执法艇驾驶员,他能一眼分辨出江面上的漂浮物,哪些是普通漂浮物,哪些是伪装非法捕捞渔具。曾经的打渔经验,成了王彪今天护渔的法宝。
除了渔民身份的转变,这两年,王彪也目睹了泸州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前和执法人员一起巡查时,每次都会见到有人电鱼,每天举报电话有好几个,现在几乎没有了。”
切片三环境不断改善普惠民生
红嘴鸥又回来了。11月5日,在江阳区东门口,成群的红嘴鸥盘旋在江面上。岸边,围观的市民不时将馒头、面包等投喂给这群远道而来的精灵。
从2017年开始,每到初冬季节,红嘴鸥都会长途跋涉来到泸州,并在这里歇息几个月,直到次年春天才离开。也是从那时起,冬天到东门口看红嘴鸥渐渐成为不少市民的打卡项目之一。今年,除了东门口,在泸县玉龙湖、叙永县永宁河、古蔺县古蔺河畔,都看到了红嘴鸥的身影。
11月4日,曾中诚又去了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早上8点多,他站在渔子溪湖岸边,吹响了萨克斯,远处的湖面上,有水鸟不时飞过。
69岁的曾中诚住在碧桂园生态城小区,自学萨克斯也有三年多,茜草滨江路、东岩公园、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则是他练习萨克斯的常去之处,“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又安静,很适合吹萨克斯。”
10点多,曾中诚练习完毕,他说:“山清水秀,心情舒畅,精气神都好了。”
渔子溪湖的“前身”是三道河、新河沟和大桥河沟,三条支流汇聚于渔子溪汇入长江。五年前,这里生态环境差,污染严重,垃圾随处可见,是典型的城郊“臭水沟”。
2017年10月,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渔子溪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并于2020年9月竣工投用。经过治理,“臭水沟”蝶变为“泸州最美网红打卡地”。
在江阳区江北镇,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从2018到2021年投资2亿余元,对两台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已达到燃气轮机机组排放限值。
红嘴鸥持续五年来泸“歇脚”、渔子溪湖的蝶变、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都是泸州市五年来铁腕治污、修复生态,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的一个个缩影。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琼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振兴乡村的协同增效,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泸州。”
新闻推荐
合江农户家里的真龙柚喜获丰收。蒲华乔摄本报讯(蒲华乔)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真龙柚产业发展主阵地...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