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城乡美景 建宜居家园 泸州市“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扫描

泸州日报 2020-12-21 09:50 大字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5年可以改变什么?对比泸州各区县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城镇建成区更大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更完善了,就业、创业更方便了……5年砥砺奋进,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自2014年12月被列为全国首批25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以来,泸州市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产业培育,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和生产生活,千方百计增强城镇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截至2019年,全市城镇人口达210.2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33%,年均增长2.01%。

实现“人的聚集”,新型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

寒冬时节,合江县九支镇智安汽车检测中心,排队等候上线检测的车辆依旧不少。记者在现场发现,在这些检测的车辆中,有的来自周边乡镇,有的却来自赤水河对岸的贵州赤水市。

15日上午10时许,车检中心旁边,经营了十余年的川源汽车维修服务站也迎来一天最繁忙的时刻。这家汽车维修服务站从2010年成立至今,年营业收入从几十万元增长到两百多万元。老板邓贤彬告诉记者,维修站业务蒸蒸日上,主要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九支镇在规划区内引进了车辆检测中心、飞合驾校、川黔汽车城等汽车关联产业。

“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要有‘人的聚集’。作为首批国家建制镇试点镇,九支镇认真分析了毗邻赤水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找准产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扶持汽贸产业错位发展。”九支镇副镇长彭亮告诉记者,针对黔北地区驾校业务、汽车销售、车辆检测等汽贸产业薄弱环节,九支镇主动招引、支持汽贸龙头企业入驻。如今,该镇已形成4S店、售后服务、驾校、车辆检测等完整的汽贸产业链条,帮助2000余人就业创业。

15日下午4时许,泸县经开区极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电脑显示器生产线上,来自泸县福集镇大桥村的刘家林聚精会神地盯着流水线上正在检测的电脑显示屏。她的任务,就是在一台台完成组装后进入检测程序的显示器中,拣出有瑕疵的不合格产品,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100%。进入公司两年多,刘家林从原来的实习员工成长为班组长,待遇也从每月3000多元增至4000多元。

“在这里上班挣的工资不比外面差,公司还交了五险,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对于这样一份离家近,又有空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工作,刘家林很是珍惜。

四川极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17年,主要生产显示设备、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是海尔、TCL、长虹和康佳的核心供应商。该公司创建以来,已带动县城周边群众500余人就业。

合江县的汽贸产业、泸县的智能制造业都是泸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做强产业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人怎么集聚、怎么发展”的问题。5年来,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就业优势进一步凸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661人,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7252元、16531元。

留住“进城”的人,新型城镇化需要配套服务支撑

加快发展民生项目,可以让城镇发展更有温度、更聚人心。教育、医疗等城乡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15日上午11时许,九支镇富华小学操场上,五年级一班的周凤琳正和其他小朋友高兴地玩游戏。原来居住在九支镇徐家祠村的周凤琳每天上学要走4公里的路程。前两年,为了让女儿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读书不再起早贪黑,周凤琳父母把家安到了镇上。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重视起孩子的教育。农民进城,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奔着给孩子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富华小学校长夏庭熙说,在2017年以前,富华小学只能融纳700余名学生就读,周边农村孩子要到镇上读书,需提前预约。如今,容纳1500余名学生的新校区建成,除了满足辖区内及“进城人口”的孩子入学需求,还吸引了周边乡镇及贵州赤水的400多名适龄儿童前来就学。

除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保障,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四川全省法院第五届“十佳庭审”名单正式发布

12月8日,四川全省法院第五届“十佳庭审”评选结果出炉。雅安中院、巴中中院、自贡中院、合江县法院等10个法院获得殊荣。...

合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